澎湖推廣電動機車很多年了
目前澎湖是唯一做到電池可以在便利商店交換的地方
也因為地方小
推廣就簡單
事實上成效也不錯
除了便利商店
還有公設充電站
投幣式電池交換塔
還有最重要的……
緊急救援服務--專人送電池或載車服務
澎湖經驗是可以推廣的
但沒有推廣的主因是
其他電動機車廠商不願配合
因為澎湖市場目前幾乎是中華汽車的主力
其他要參與的廠商變成要配合中華一起玩
誰願意?
所以,電動機車不是不能做
而是看誰野心大願意衝
誰就能拿下市場
ngmaple1222 wrote:
早先麥金塔(蘋果前身)可是被IBM打趴滿地找牙……
賠錢要再募資的條件是要賈伯斯走人!
...(恕刪)
一般都認為當時麥金塔的真正錯誤是 "訂價太高", 而不是 "系統封閉".
當時相對於 "成本", 麥金塔的訂價算合理的, 但相對於 "購買意願", 它的訂價就太高了.
這和目前 Gogoro 的問題也有類似的地方.
其實理智的稍微算一下, 車子定價和月租費, 相對於成本是合理的 (可能還都定太低了),
但設計一款售價/月租高到群眾不能接受的產品/經營模式意義是?
(例如常有人提的鋁合金車架, 超標 TES 超重防爆電池外殼... 等)
除非車子和月租都虧很大賣,
群眾才能接受, 但廠商怎麼可能這樣做生意?
月租成本會高的一大原因就是它選擇 "換電" 的經營模式.
而 "換電" 為了整個系統的可預測性, 就註定它必須是設計成封閉的.
簡單小學計算就知道, 如果賣出 N 台 "充電" 機車,
廠商只要準備 N 組再多一些電池, 也許陸續在 2~3 年後再出 N 組電池;
如果賣出 N 台 "換電" 機車,
廠商就須要隨時都準備 N + 至少 0.5xN 組 (兩天一換) 甚至 再加至少 N 組 (每天一換) 電池.
我納悶的是,還沒上路,怎麼一堆人罵成這樣!!
尤其還是台灣自家開發出來的品牌,
這年頭很流行愛台灣,卻又愛鬥自家人。
講了千百個不喜歡,說穿了就是覺得貴,
只要夠便宜,千百個問題都不會是問題。
台灣人沒這麼愛台灣,只要覺得有佔到便宜,乖得跟什麼一樣。
今天看了這篇,跟本篇講的主題相呼應
http://o2opro.com/2015/06/19/商業模式也得等對東風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