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首輛土炮油電混合車


kaiman凱 wrote:
當初做三輪馬車時設計的電池包,本來就是為了可拆卸以方便汽車與機車共用
所以就算沒有贊助我還是能測試
只是這過程中研究了TESLA的電池包安全技術後
又有了新靈感,但這樣一來就無法汽車與機車共用同一套電池包
所以想請問一下,有沒有大廠想要跟我一起胡搞一下
來個電池組裝安全技術大革命阿...(恕刪)


我認為GM和tesla都使用溫控系統在電池組裝上,是因為他們沒使用壽命長的鋰鐵電池。我覺得凱大還是專心在動力系統上的整合,電池就買一塊會工作的電路板來組裝就好。等真的要量產,再來考慮如何在保固問題和電池組裝上作文章。
當然以混成汽車而言,還是要選擇動力電池,不要學純電動車用能量型的3c電池來玩。
bwca wrote:
我認為GM和tesla都使用溫控系統在電池組裝上,是因為他們沒使用壽命長的鋰鐵電池。


會不會是兩害相權的結果?雖然鋰鐵電池不像鋰離子電池那樣怕熱,但電芯間的一致性若沒維持好,整體壽命可能比鋰離子還要來得短!而用在汽車上的電芯數量,又肯定是相當的龐大...

我也曾想過組鋰離子,但要在 炎炎夏日 + 大電流充放 的條件下讓電池不超過40度,還真有點難度!如果因此而為它設計了降溫系統,那豈不是又增加電池組的整體成本、重量與體積,平白浪費掉原本鋰離子優於鋰鐵的能量密度優勢了嗎?畢竟機車的空間有限,不像汽車有更龐大的空間可利用。

現在中/小功率上的三元素電池,若是改用在大功率上,電池的升溫,恐怕又會是另一場災難...

所以我個人還是覺得,要玩大功率,還是得靠鋰鐵,平衡...就暫時先靠自己吧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有篇論文可以去國家圖書館參考一下:高功率鋰電池組散熱分析(100年)畢業學年度:

本研究使用不同的充放電組合來對單電池與電池組進行實驗,並以熱電偶線量測電池與電極表面溫度,記錄其溫度變化情形。另外也針對不同之銅排幾何形狀進行電阻量測。將八顆鋰電池做串並後,搭配電路板至於塑膠外殼中進行測試,在八顆鋰電池的串併方式上,以銅排將每顆電池連結,分為八串一併(8S1P)與四串兩並(4S2P)兩種。另外,也探討電路板上場效電晶體的串並數目,來分析其發熱情形對電池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單電池本體在充放電時,放電電流越大,各溫度點差異會越大,而電池負極可代表電池本體之溫度變化。對電池組而言,越大電流放電會使電芯溫度越高,充電時由於電流較小,雖然時間較長,但電芯溫度仍低於充電時溫度,銅排阻抗會影響到電芯之溫度,而阻抗小到一定程度時,對電芯溫度影響不大。場效電晶體的溫度則與電池組總放電電流有關,總放電電流越大則溫度越高,而當場效電晶體溫度越高時,同時會影響附近的電芯溫度,導致其溫度上升。


rico0123tw wrote:
會不會是兩害相權的結...(恕刪)

shenta wrote:
老大,請詳述全文:

This issue is limited to the 12V low voltage auxiliary cable and does not involve the main battery pack or main power system.

人家說的是12V的備用電源,不是主電池,備用電源的電線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短路,並造成區域性燒毀,如大燈殼...etc。 特別有註明說與主電池是分離的,沒有任何關係。

火燒車與燒燈殼是天與地的差別。
雞腿與雞X,雖然都能放到嘴裡去吃,但是完全不一樣的想法。


您好。
我僅針對「Tesla不會火燒車」這件事發表意見,並未限定一定要跟鋰電有關。

對於樓主的開發,我是持樂觀其成的態度。

不過鋰電池如要用在車用Hybrid主儲能系統上,真的要慎選是真的。
國外已有DIY Prius Plug-in鋰電池起火的前車之鑑擺在前面。
(請注意,是DIY Plug-in,不是現行市售Prius PHV)

另外就樓主目前刊出的圖,初步看起來像是要走如Honda Insight這樣並聯式的Hybrid。
如果有錯,歡迎指正。 :)
嘿嘿~是的
我的確是要走HONDA的路線
而不是TOYOTA的方式

電池本來就是要延續用鋰鐵
而我說的電池保護
是希望在電心接合間作文章
用以過載保護
不單單只靠NBF
因為我發現 直流NBF並不會瞬間過載切掉
而會持續幾十秒過載後,才切

但電池部分若是沒有多一整套電心來測試各種組裝方式
可能就是最後再來研究,先用之前那套電池包容量就很大了

kaiman凱 wrote:
嘿嘿~是的
我的確是要走HONDA的路線
而不是TOYOTA的方式...(恕刪)


對不起,真心請教一下,這2種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我一直以為他們都是並聯式的混成,只是toyota的算中度混成,honda的算弱混。前幾天去看了一部12噸的混成電動貨車/垃圾車,也算弱混,電池才2kwh(347V5.5Ah),所以效率不算好,才省油16%。
雖說是土炮,只有一個人胡搞,看起來好像比不上各大廠,但其實我背後陣容並不輸各大車廠呢!!

我有臺灣最強的鋰鐵電池工程師私下為我技術支援,解決分析我的數據,優化配置.......

亞洲最先進控制器廠家願意直接為我量身訂製屌控。馬達配置專業知識也絕對比對岸任一工廠強,新一代準備上市馬達設計圖還是他畫的.....目前各家大廠你們用的這代馬達,也是當初他不小心教到對岸的....

對岸最大馬達廠,也是我馬達供應商老板也曾來看過我為四輪而測試數據用的三輪馬,願意為我需求訂製特殊規格馬達.......

最重要是臺灣對大功率電動車研究第一人,也把研究數據公布在個人部落格,擁有令業界都汗顏的數據智庫高人......

臺灣最強的國際級改車團隊(堅持不幫屁孩改車,秉持信念的團隊!):後之移動..拿遍每年臺灣改車大獎的結構設計師阿隆,為wish後搖臂操刀設計強化.......

再加上幾位默默在為臺灣重電付出的傻瓜車友,經驗與技術相挺....

最後有位畫畫設計圖,到處找工廠雷切,熱處理,cnc,跑殺肉場,整晚手都黑到洗不乾淨,身兼設計師,黑手,試車員,分析師的瘋子小雜工.....

ps:這位小雜工十年前研究所畢業在自家車庫把研究經費賺到的小twingo做了三模式(硬頂,軟頂,小貨卡)敞篷車,八年前搞了台evo引擎進太陽鑽(接著當兵),六年前把家用電腦移植進汽車(接著開設計公司沒空亂搞),三年前整合iphone與安卓雙系統進汽車,兩年前做了iphone全語音操控汽車影音系統進汽車(就是小時候看的霹靂車沒兩樣),兩年前做了最大瓦雙輪電動機車,一年前做了三輪亞洲爬坡加速最快電動機車,目前做了後三輪電動機車側傾版。正在搞電動汽車.........

是的,我們團隊就是那麼強,隨便抓一個,都能寫這整篇他的豐功偉績,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是充滿夢想與熱誠,並不是為了賺錢,有這樣的傻勁與衝勁,我不相信有什麼做不出來的。

總是有許多東西我很想要,但市面買不到,索性自己做,但總是自己一個人亂玩,現在有了那麼強的團隊,老實說,頓時覺的好輕鬆呢........

另外,電池我是不缺了,決定暫時共用,以完成當初汽車與重型電動機車共用同的構想(當初我是想,一個人有電動汽車,有電動機車,但一次只能開一台,為什麼要兩組電池),但歡迎有廠商來共襄盛舉,要遇到翻盤的玩家團隊,下一次,可能要等很久喔!
過了剩下一隻嘴的年紀後,已經很少為事情感動了,看凱大的發文比看激勵人心的書還有用,謝謝凱大及各位無私的前輩的分享。
大大的實驗精神真令人佩服...
小弟也來發洛一下囉...期待後續發展....
真的有讚~~拉板凳..拿起子..烙鐵..備便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