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淺談電池公規與世界盃一事,請客觀理性討論!


kf211434 wrote:
反正客觀事實是,只要有大家的鼎力支持,傳統車廠可以繼續壟斷、繼續爽賺到所謂剛性需求出現之前,然後再花錢跟國外跟別人買當時最新的國際標準就好,反正只要沒有競爭者就不用怕市場競爭了冷笑,這樣他們錢也賺了,面子也能保住了,其他的也沒人在乎啦...(恕刪)


說的好
3-5家國內機車業者壟斷.換成獨家壟斷..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跟聽不懂人話的多說無益

有不知道來龍去脈的版友可以參考看看

----------------------------------------------------

Gogoro 掀電動機車革命,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也投資

雖然gogoro還沒有上市,不過公司經營就是如此,看投資占比說話

第一輪5000萬美元(15億台幣)主要投資人尹衍樑和王雪紅,無關政府的事

第二輪1.3億美元(39億台幣),國發基金看有利可圖,才跟進了10億,勉強到單輪融資的1/4

第三輪3億美元(90億台幣),政府佔比0%

比股權和投入資金,政府現在10%都不到,變成外資主導比較符合現實

不喜歡國發基金的投資,我記得現在公投法的門檻降低很多了,記得去連署公投國發基金撤資,別光說不練

電動機車和自行車的補助,是所有符合電動定義的載具都一體適用,不是只有買gogoro才能用

一些老廠應該自我反省的是,為什麼自己做了10幾年的電動車(2003就有車上市),卻被一家營運未滿3年的公司搶走市佔

強如台積電也有從200多元掉到70元的經歷,新創公司能撐多久我不知道

但是以投資角度確實比老車廠們表現要好得多

至於主題的觀點其實不是那麼重要,有起就有落,跟不上時代就會自然被淘汰

期待其他新進廠商們共同競爭,有時比硬要救時代的眼淚要現實的多
---------------------------------------------------------------------------
上面是我在另一篇回文自己打的,一字未改

硬要跳針圖利的,都說了趕快去聯署公投國發基金撤資,不要只是耍嘴皮子好嗎!

現在是國發基金看到產業發展有前景,才硬要參一股進去投資的,gogoro可沒去求政府補助

從一開始的,研發,商轉營運,到電動載具市場市佔率第一,都根本不關政府的事

更何況政府"補助購車"是補助所有買電動載具的民眾,不過大部份消費者都選擇用在買gogoro身上而已

如果你不爽補助,也可以不要用的,就跟你可以單純健保費繳了做公益,但是自己看病全程自費

如果這也叫圖利,那台灣上市櫃公司可以先關一半再說,剩下那些沒有投資價值的,就完全沒有圖利問題
所以不就更證明了,不用動不動說什麼建國家隊這回事,就讓市場決定一切不是嗎?什麼公不公規,什麼世界盃?
台灣的成功企業大都是自己去打的市場。巨大就是一例。
沒錯,真的就應該公投叫政府撤回補助。根本沒有補助的必要。隨便花人民的納稅錢,還上下毛手毛腳什麼嚷嚷國家隊。
國發基金投資取得股權,跟現在談的定公規補助或是建 換、充電站補助,
這是兩碼子的事吧!投資是可有利益回收,補助是沒有實質利益回收。
說別人聽不懂人話前,先問問自己,是否真的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看待事情。
是否看到不合自己意見就直接跳過,內容根本沒看清楚。

風的感覺 wrote:
現在是國發基金看到產業發展有前景,才硬要參一股進去投資的
好奇疑問,如果電池如睿能說的幾年來個大躍進,那不久的將來機車充一次電正常騎乘可以連續跑個一百五十到兩百公里,且充電更為快速。那要這些換電站做什麼?是否幾年後真的充電才是王道?那這些換電站投資不就血本......
真的政府要公規搞一堆養蚊子的換電站?真的要用這系統打國家隊?好夢可能只有幾年的日子了。個人覺得換電系統市場雖不致絕,但是短多長空。

也許充電才是王道。停路邊停車格的兄臺回家時拔電池回家充電,還可以防盜車(車身與電池做鎖碼功能)。有家用停車位的回家直接插電充電。充一次可以騎個150公里,三四天充一次就好。再加上至少三年以上的電池保固(屆時還可以鼓勵廠商競爭,越長越好)。還可以依據不同的機車性能與車台大小有不同的電池規格與容量。這樣像GOGORO這樣的系統不就沒有絕對的必要了?花那麼多的公基金建換電站有何意義?還是花公帑在研發更高效率的電池與充電系統比較妥當吧。至少像我這樣每周騎個三四十公里當代步,一年沒騎幾次遠程,喜歡大一點車台,喜歡有些性能,又不想花月費的人而言,是比較合我胃口的設定。目前手邊還有至少能再騎五年以上的油車,還可等個幾年慢慢看這科技的進化。

僅是胡思亂想,但好像也是一種邏輯。(兄臺們勿炮阿)

EthanTs wrote:
你連投資或補助都搞...(恕刪)

會一直講xxx圖利ooo的那些人, 實際上就是沒能力讓人來圖利自己, 看了眼紅而已

蘇裕峰 wrote:
所以不就更證明了,...(恕刪)

本來就不用搞公規, 就算要搞公規, 也是廠商跟廠商之間自己去協調
例如那麼多電腦標準介面, 那麼多通訊傳輸協定, 難道跟哪一國政府有關係?

政府該做的是把投資環境搞好
該怎麼搞好環境?
從教育, 從圖利廠商(這個韓國政府做很兇, 然而現在人家人均所得超過台灣了), 從產業政策, 從提升人民的向心力....太多東西可以搞了

其實搞成這樣, 人民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喜歡批評且互相攻擊, 政府也是要負一半責任

建立充電頭標準化,讓電池規格與機車的產品訴求與動力需求百花齊放才是正途。

標準交換電池就是外觀一樣、尺寸一樣、輸出電壓電流一樣,其最大的問題是

1. 非引擎機車的終端產品的能源形式被限定。
替換掉內燃機引擎機車是共識,但是為什麼替代性的技術是電池的電力?為什麼不是其他?說要鼓勵產業創新,但是一有個創新就變成標準,其他創新就會停滯了。

2. 交換電池電動機車的終端產品的樣貌被限定,台灣廠商的電動機車創新也被標準化了。
標準交換電池的尺寸與輸出電壓電流也是單一規格,那如果有品牌廠商有不一樣的電動馬達在不同的電壓與電流上設計出與定位出新的產品,那這樣子的產品訴求會被『標準』給屏除掉,非標準規格電池需求的電動機車難以生存。

3. 交換電池技術大象化。當雙陽與GGR都用標準電池設計機車,配置標準電池在新的機車上,那這個交換電池站的電池就是那一批時空下所生產的電池。整個池塘裡都是標準電池。當新的電池技術崛起,充電更快,放電可以更高更彈性,或是電容量密度大幅度的增加。身為品牌廠商的雙陽與GGR要花錢配置新技術的標準電池到新機車上嗎?新的機車既然難以做產品差異化,二手機車很好用沒差異化就可以繼續用了。久了,這個產業的氛圍就是比成本比低價,自然沒有人願意在電池技術與電池科技上進行提升與改善。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蘇裕峰 wrote:
台灣的成功企業大都是自己去打的市場。巨大就是一例。...(恕刪)


你可能不知道, 巨大從創業至今, 拿了多少各式各樣的國家補助計劃??
他是自己去打市場沒錯, 而睿能一樣也是自己去打市場.
巨大打到世界杯的冠軍花了二十幾年, 睿能才成立不到五年,
以國內電動機車的銷售成績來看, 你不認為她極可能在短時間內成為電動機車界的巨大??

但是如果單從國家的補助金額來說, 巨大拿的比睿能多很多~~~

蘇裕峰 wrote:
沒錯,真的就應該公投叫政府撤回補助。根本沒有補助的必要。...(恕刪)


我真的想請教一下, 到目前為止, 政府補助了睿能什麼? 要怎麼撤回?

政府一年各式各樣的補助給企業的金額超過200億, 要不要一起撤回呀?
各式的利息補貼, 新創補助, 研發補助, 行銷補助, 文創補助...多如牛毛..
meridian wrote:
會一直講xxx圖利ooo...

本來就不用搞公規, 就算要搞公規, 也是廠商跟廠商之間自己去協調
例如那麼多電腦標準介面, 那麼多通訊傳輸協定, 難道跟哪一國政府有關係?

政府該做的是把投資環境搞好
該怎麼搞好環境?
從教育, 從圖利廠商(這個韓國政府做很兇, 然而現在人家人均所得超過台灣了), 從產業政策, 從提升人民的向心力....太多東西可以搞了(恕刪)
+1
---------------------------------------------------------
希望大家能看看這篇寫的不無道理啊!
葛樹人:別把科技發展跟圖利廠商混為一談
個人認為眼界還是要放寬遠些,
別只見樹卻不見林~

難道各位一輩子都沒用過政府補助?
政府十幾年來也直接補助國產機車商,你要不要抗議?(你曾買的兩陽車搞不好也有動到政府補助金)
買汽車可以汰舊換新補助五萬,沒打算買汽車或無車可換的人要不要抗議?
買節能家電的有補助,那沒買的人要不要抗議?
生育的有補助,那不想或沒生育的要不要抗議?
教育.健保......族繁不及備載~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