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一定是騎免掛牌的。(廢話)
電動輔助自行車,現在大多是輪鼓馬達,也就是直接做在輪鼓上面,不需要使用皮帶代動,
好處是,少一個皮帶的動力損耗以及維修東西。
除了電系以外,耗材為輪胎、煞車皮、電池、燈泡、避震器等。
因為動力不大而且重量輕,所以輪胎與煞車皮的磨損會比一般機車來的低,而且耗材也便宜。
最貴的大概就是電池,尤其是鋰電池,一個動輒破萬。
但是整年度下來差異是划得來的。
一般機車年度花費:保險、稅金、油錢、輪胎、煞車皮、皮帶、機油、齒輪油、燈泡、普力盤、避震器等。
以一百CC的車,一天20km,一年約200天使用,4000公里計算
油耗約40km/L,大約100L,100L*26元(95無鉛),2600元-油錢
保養1000km/次,約4次,四瓶機油+兩條齒輪油,大約800~1000元
稅金與保險,每年約1000元。
輪胎8000~10000km換,皮帶大概可以撐20000km,普力盤一般人騎車大概可以撐10萬(可以忽略),煞車也很省
輪胎800*2*0.4+皮帶1500*0.2+其他500=1440
一年下來大約2600+1000+1000+1440=6040元
電動車 一樣的時間與用量計算
電費,0.1KW*4小時*200天*5元=400元,抓500元
保養--免
稅金--免
輪胎+煞車皮(電動車輕使用的煞車皮也很簡陋)=600*2*0.4+300=780
電池,鋰電約兩年換一次每次約10000元,所以一年採5000元
一年下來大約500+780+5000=6280元
所以電動輔助自行車與100CC的機車每年花費大約相等。
這樣有什麼吸引力呢?
第一、免暖車,隨發隨走。
第二、低噪音,等紅綠燈根本沒聲音。
第三、車子輕,真沒電牽起來不會那麼重,電動輔助自行車重量大概都50kg以下,腳踏車型的更輕
第四、環保
第五、跑不快,危險性也低(太慢被撞的就沒辦法了)
第六、擺著不騎也不用繳稅
第七、單價不高(某些品牌例外)
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吧!
wuleemei wrote:
台灣電動機車補助還是太貴了,大陸都比台灣便宜很多難怪滿街都是。
不是
因為大陸充電比台灣方便,加油站比你能找到可以充電的地方遠
而且沒有停車位佔用問題,地大這邊不能停還有很多地方能停
很多環境和政治上的因素導致大陸電動機車可以普及
但台灣找加油站很方便,又不用等,油錢也很便宜,油車速度又快
政府又不能強硬規定民眾不能騎油車,只能定時間表慢慢汰換
民眾騎習慣了油車,要怎麼去習慣充電要等,又騎不快的電車?(大陸人之前騎腳踏車,速度比電車慢,所以OK)
GOGORO一出現應該吸引很多油車換車者的目光吧?
可惜定價是VESPA的價格嚇退了很多人...
一直到平價路線的GOGORO2出現,用沒補助也是125油車價位的價格...一下就衝上年銷售量第四
誰說台灣人不騎電車
只是以往車廠只想做綠牌而不願意衝擊自己的油車市場出白牌電動車
所以車輛完全不符合台灣人需求
台灣人要的電動車是,充電(換電)快速,速度需要時可輕鬆上60以上
還是性能優先啦!
而目前市面上就只有GOGORO
另外,GOGORO2就算不算補助也比勁戰,悍將,VJR,RACING,NEX,BWS...等車便宜,
願意買這些車的都不應該嫌電動機車貴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