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讓Gogoro的里程費變成0.5元的方法

惡魔的右手 wrote:
GGR的電池一顆成本1萬元有找你信不信?
空車不含電池的成本,2代塑膠殼1.5萬元有找,1代鋁合金2.5萬元有找

這種發言就像每年iPhone發表後有媒體去分析iPhone的BOM cost
之後就有一大堆無知的愚民會去罵Apple暴利根本一模一樣 XD
研發設計管銷等等都不用錢就是了?
s460731 wrote:
. 很富有樂趣, 可以讓已經開車幾十年的我願意回過頭來騎機車, 這個負擔, 非常值得.(恕刪)


我跟您一樣,之前大小事必定開車出門,很少騎機車。

買了gogoro之後,願意騎車出門,體驗電車平順輕快,還有捷運般的加速聲,真有趣,呵呵!

這算另類的環保嗎?我那老車超過3500cc,一定耗油啦!
惡魔的右手 wrote:
..GGR的電池一顆成本1萬元有找你信不信?
空車不含電池的成本,2代塑膠殼1.5萬元有找,1代鋁合金2.5萬元有找
(恕刪)


您説的是成本,加上研發,人事,行銷,利潤等等,2.5萬x3=7.5萬,差不多吧!很多產品,包括做吃的,不也是如此?

消費者花2.5萬也做不出相同東西,也找不到廠商肯照2.5萬成本賣相同東西。換成您是廠商,您會照成本賣嗎?

如果G2賺錢,那很好啊!彌補之前G1虧損時代。

就算明年打價格戰,G2降價了,我也不覺得後悔。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這點道理是知道。

至於超低價山寨的,外觀相同規格不同的,那是另一個問題,請別拿來混為一談。
其實,覺得樓主提議也不錯!

每月收個基本費,其餘的騎多少算多少,比較不會有騎不足被小坑的疙瘩心態。
timyangyang wrote:
我只知道過了明年的GOGORO 2第一波499不限里程吃到飽方案到期後,應該會有很多人拋售。\
而我應該是其中一位車主........(恕刪)


一堆1年多前買1系列車的都沒拋售了
virage164 wrote:
一堆1年多前買1系列...(恕刪)

拋售也要有人要,芭樂價你願意賣嗎?
買的時候不就早知道賣沒價!
大家都寧願多花點拿政府補助

virage164 wrote:
一堆1年多前買1系...(恕刪)

GGR1的車主比較潮,量也沒GGR2多,再說電動機車保固期內還不會有拋售潮...再說電動機車最重要成本一開始就沒有內含在GGR車上,充電機車比較會因為過保後車主被原廠近半台車價的電池報價給嚇到直接拋售...雖然現在鋰電池技術成熟多了...其實沒有那麼短命,買斷電池的里程成本絕對比月租成本低,只不過一天只花你20元的話術騙了不少人(賣保險的最常用的話術)~

timyangyang wrote:
499不限里程吃到飽方案到期後,應該會有很多人拋售。\
而我應該是其中一位車主........(恕刪)


t大專業好文

不推不是正港騎士

只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qq

lgh1968 wrote:
睿能能設計出Gogoro...(恕刪)

樓主那麼天縱英才那趕快跟陸學森一樣,當初帶著自己的想法拜訪了無數個風投和三大機車廠最後找到尹衍樑替他注資,不然現在睿能市佔率是86%了,下一個郭台銘就是你啦還不趕快去做。
為什麼台灣人那麼愛教別人做生意啊,一副自己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ukj2621004 wrote:
您説的是成本,加上研發,人事,行銷,利潤等等,2.5萬x3=7.5萬,差不多吧!很多產品,包括做吃的,不也是如此?

消費者花2.5萬也做不出相同東西,也找不到廠商肯照2.5萬成本賣相同東西。換成您是廠商,您會照成本賣嗎?

如果G2賺錢,那很好啊!彌補之前G1虧損時代。

就算明年打價格戰,G2降價了,我也不覺得後悔。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這點道理是知道。

至於超低價山寨的,外觀相同規格不同的,那是另一個問題,請別拿來混為一談。


沒待過製造業的外行人...有時候真的懶得回...
任何以"有形的物體"為販售主體的商品,物料永遠是最大的成本...
管銷費用以及研發費用沒有公司會當成固定成本來算的...
GGR 2代賣2.5萬,至少已經包含30%的毛利
所有的費用包含員工薪資本來就是用這30%的毛利去cover
扣掉生產機台折舊攤提、人事成本...剩下來的才是"淨利"
保守估計至少還有10%淨利

照GGR無腦擁護者的想法
生產電動車的廠房、土地、機台設備費用由消費者承擔是應該的
產線出包,甚至工廠失火、成品遭竊...由消費者承擔也是應該的
難怪賣這種毛利超過70%的產品還有人叫好

跟沒產業常識的人談生產成本真的很累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