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35x wrote:
各位好,在節能減碳...(恕刪)
嗯
我想問的是
“如果” 這台混動機車明年就大紅大紫
你認為他可以熱賣幾年?
那你的下一步是甚麼?
混動機車主要的優點有三個
比純油車省油環保
比純電動車便宜
比電動車方便補充能量
高續航力的誘因不大,因為機車通常是短途通勤。
但是
動力電池的價格會繼續掉下來。
環保法規會日益趨嚴,利用混合動力要達標的成本,恐怕不如直接換成純電動車。
即使是PHV的汽車,明年開始,連補助都拿不到了。
尤其是電池成本這件事,Gogoro的商業模式,很成功的解套了電池成本和充電的問題。
一旦電池成本下降,Gogoro 獲利會是指數型的成長。
混動機車上市量產的速度,恐怕追不上電池降價速度!!!
最後,恐怕也是最重要的 ----“資金”問題
Gogoro 可以募到好幾億美金,Tesla 每年賠掉十億美金,他的股票債券還一堆人要!
那你現在還認為,扛著”混動”的這塊招牌,可以幫你募到資金???
*********
metal35x wrote:
各位好,在節能減碳...(恕刪)
看完您的介紹,我也是很佩服你們的精神,問到有沒有興趣買這樣的車?我的答案是"有的",加油!!
前面幾樓有提到小發電機可以共應馬達消耗電力嗎?這個答案您有肯定的回覆"做得到"我完全相信,因為2012還13德國就已經開發出來了,這在網路上搜尋"一公升油跑100公里"應該就找的到,所以我認為是做得到的,因為馬達進到無刷的里程碑後,效率與動力都非傳統有刷的能想像了。
關於您前面(一樓)提到的那六點,小弟有幾點建議給您參考:
第1點-我淺見是建議要貼近使用習慣比較合理,首選就是由電腦自行判定該不該介入發動引擎(像現在的油電車一樣),但保留您原先切換的功能,以備讓不同通勤需求的消費者自行選擇,是該自動切換還是純電行駛(家裡方便充電的)。因為畢竟不是二線城市的民眾,通常是有庭有院的,都市大都是大廈公寓是很不容易有充電的場所,所以不充電有油可以加後,電也就自然有了,這就是現代混合動力能被接受或普及的原因。
第2點- 我前言已經說明這項技術早已經有了,不再重複說明。
第3點-這本來就該有,就像前面提到要給不同使用環境的消費者去決定,才能涵括更多潛在的客戶,吸引這些人買單。
第4點-同第一項建議說明。
第5點-真的完全沒有必要,就像樓上說的"要運動去騎腳踏車就好",這種騎法根本會鐵腿(我騎過小天使沒油的時候)。
第6點-車輛來就該考慮重心配置,這關係到緊急制動時的運動狀態,設計不好會像以前的金龜車一樣,急煞會自己旋轉一樣危險,或是有倒栽蔥的可能,所以這是基本要求。
後面談到的里程問題,淺見要滿足一般通勤需求里程內,一周加油一次的方便。基本上以台北都會通勤來說,很多機車都是跨縣市通勤,所以每天要有30公里的來回,再乘以五天的里程為較理想。這樣就最好汽油有300公里的行駛里程,用不到可以延長去加油的天數,反而是加分的,反之造成困擾就會減低消費意願。至於有場所充電的消費者就更不用煩惱,可以一個月加一次甚至更久。
我在北部,離你有點距離,不然也想去參觀參觀,有機會也想買一台來支持你們,但有個私心要求,不要像國內某些機車大廠,賣到歐洲還比台灣自己人買還便宜,最好也像韓國那樣,造福自己同胞,反過來我們自然給你們支持。
另外有關產品設計,依我在電子研發設計的經驗給您建議,還是要找ID人員溝通,產品朝你們要的銷售對象來設計,如果如您所言不是只要賣台灣,這件事就更重要了,因為這是你們要打響的第一砲,給顧客的既定印象就太重要了,不然各大車廠不會為了銷售不同客群又重新打新品牌了,如LEXUS,INFINITI一樣,因為TOYUTA做的再高級,給人印象還是國民車,不會是彰顯身分的名車這個道理一樣,雖然你們現在做的是工程樣品,但網頁看到的是金旺的外型,要上國際有些困難,但國內也許是有人要的,可是數量應該不會多,看起來像是從南部縣市的需求來稿的。
環保動力的機車,在台灣還有一台氫燃料動力車,可惜因為國內的官員怠惰,政客玩弄人民,根本沒有把國家競爭力放在第一位,所以台灣獨步全球的氫燃料車只能外銷,國人根本不能買,哪來國人的支持與壯大?
滿口綠能環保,如真來要推乾淨的電動車,電力缺口都不知道如何補回來,稍微停機就跳電,哪還會有電來充電動車?不用核能也是好,但總不能全靠火力發電吧?那PM2.5要如何避免呢?
以上淺見跟您分享,也預祝貴廠順利起步,壯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