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破解「油電平權」假議題,機車電動化關鍵問題大整理!

嗯,當然不會有人那麼蠢,
把自己跟車關一起,
要也是騎去路上與人共享,
既然知道這樣做很蠢,
表示那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所以也要建議大家沒事遠離他,
畢竟不知道他對身體跟大腦有什麼影響,
說不定會害人有這種異想天開要商人大放送的蠢想法,
不管有這想法的人吸了什麼,
我連一點都不想要。

石化燃料當然沒有影響,
國外禁油是國外研究不可信,
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就好,
造成氣候高溫影響,一樣嘛冷氣開大一點就好。
生存環境惡劣又不是我自己一個人會死,
有差嗎?
song945 wrote:
那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恕刪)

忽略掉煉油炭排放嗎

歐盟幹麻用碳排放對油車廠罰款?
boyssea wrote:
忽略掉煉油炭排放嗎歐(恕刪)

前面有一篇文章可以參考...
看不懂,不想懂,繼續吵。

自私的人永遠不會少,
反正是人類共業,反正是微小的污染,
反正到時候是大家一起面對,
現在不要跟我說什麼要環保減少污染,
我不在乎!!!
song945 wrote:
嗯,當然不會有人那麼(恕刪)

boyssea wrote:
忽略掉煉油炭排放嗎
...(恕刪)


我說兩位你有稍稍好好看下樓主發的文章內容嗎?

路邊的旺旺就不提了,我們不期望.
但你們也稍稍看下吧.
我個人是覺得都蓋這麼多樓了.
只有我仔細看了一次這蔡地中海嘔心瀝血還要去跟台大趙總管知會一聲說要引用資料的大作.
然後適切的再甩他們兩個兩巴掌要他們別偷渡概念黑盧秀燕.
然後其他人都離題,這樣樓主也太可憐了點!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我說兩位你有稍稍好好(恕刪)

針對離題的人討論回覆,沒錯啊。

這類議題沒有太多想法,
發電政策不是百姓說了算,
所以相關文章看看就好
Apple公司昨天(21日)揭示一項計畫,要在2030年對整體公司業務、製造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實現碳中和。這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所建議的減碳目標——2050年達到碳中和,還提早了20年。

Apple表示,現在已就全球企業營運方面達成碳中和,而這個新的承諾代表到了2030年時,每一個售出的Apple產品都將達成零氣候影響。

Apple今天發布《2020 年環境進度報告》,詳細說明如何在2030年前減少75%碳排放的計畫,並同時著手制訂創新的碳移除解決方案,以消除剩餘25%的總和碳足跡。

Apple 80% 以上的再生能源採購自 Apple 設立的能源計畫。
Apple 80% 以上的再生能源採購自 Apple 設立的能源計畫。圖片提供:Apple
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示:「源於共同關注我們所擁有的地球,企業有著絕佳的機會能協助建設更永續的未來,為我們環境旅程提供動能的創新不僅對地球有益,同時也有助於我們提高產品能效,並在全球各地引入新的潔淨能源。氣候行動可以成為創新潛力、就業機會和持久性的經濟成長新時代的基礎。藉由對碳中和許下的承諾,我們希望成為池塘中的漣漪,能激起後續更大的變化。」

Apple環境、政策與社會措施副總裁傑克森(Lisa Jackson)表示:「我們為自己的環保旅程和秉持雄心大志對未來設下的路線圖感到自豪。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和氣候變遷不是各自獨立的議題,不能倚靠個別的解決方案獲得結果。我們這個世代有機會來協助建立一個更環保、更公正的經濟,在這裡,我們能發展全新的產業,為下一代營造出一個值得稱為家園的星球。」

Apple的10年氣候路線圖
根據Apple新聞稿,Apple公布今年起至2030的10年路線圖,將透過一系列創新行動來降低碳排放,其中包括:

低碳產品設計
過去一年,Apple推出的所有 iPhone、iPad、Mac 和Apple Watch裝置均採用回收材料製造,包括iPhone觸感引擎100%採用回收的稀土元素製造,這對Apple和任何智慧型手機來說都是歷來首次。

Apple表示,透過產品創新,設計出盡可能節能的產品,2019年已減少了430萬公噸的碳足跡。而在過去11年間,Apple將產品所需的平均能耗降低了73%。

Apple 最新的回收創新技術是透過一個稱為 「Dave」的機器人,來拆解 iPhone 上的觸感引擎,以更好地回收稀土磁鐵和鎢等關鍵材料,同時還可以回收鋼材,這是繼「Daisy」iPhone 拆解機器人系列後的下一步。

Apple位於德州奧斯汀的材料回收實驗室致力發展創新的電子回收技術,目前正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進一步開發各種工程解決方案。

擴大能源效率
參與Apple供應商能源效率方案的廠區數量,在2019年成長至92個,這些廠區每年共減少超過77.9萬公噸的供應鏈碳排放。此外,在最新的合作中,美中綠色基金將投資1億美元,加速開展Apple供應鏈的能源效率計畫。

去年,Apple在面積超過640萬平方呎的新舊建物上進行能效升級的投資,將用電需求減少近1/5,為公司省下2700萬美元。

再生能源
Apple 將繼續保持100%再生能源營運,並將整個供應鏈轉移改用乾淨能源。

目前已有70多間Apple供應商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相當於有將近8GW的能源用來製造Apple產品。這些承諾經施行後,每年將避免超過1,430萬公噸的CO2排放;相當於每年減少300萬輛汽車上路。

針對企業營運,Apple表示,在亞利桑那州、奧勒岡州和伊利諾州都有新完工的案場,帶來超過1GW的再生能源產能,相當於每年為15多萬戶家庭供電。Apple公司廠辦設施所用的再生能源中,現在有八成以上來自Apple開發的案場,這些案場同時也使社區和其他企業受益。

在全球其他地方,Apple正在斯堪地納維亞動工建設最大的新太陽能陣列計畫案之一,並在菲律賓和泰國開發兩個新計畫案,可為當地能源匱乏的社區供電。

自 2014 年起,Apple 的所有資料中心均採用 100% 的再生能源供電。
自 2014 年起,Apple 的所有資料中心均採用 100% 的再生能源供電。圖片提供:Apple
工藝和材料創新
針對Apple產品所需的工藝和材料進行技術改良,將可以解決排放問題。

Apple表示,將透過投資以及與兩大鋁材供應商的合作,積極支持首次開發直接無碳冶鋁工藝。Apple今日宣布,此類低含碳鋁金屬目前正在投入首批生產,計劃用於16吋MacBook Pro。

Apple表示,透過與供應商合作,Apple在2019年減少了24.2萬公噸的氟化氣體排放。氟化氣體用於一些消費性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可能導致全球暖化。

Apple 支援開發一項鋁金屬生產法,該方法在冶煉過程中釋放的是氧氣,而非溫室氣體。
Apple 支援開發一項鋁金屬生產法,該方法在冶煉過程中釋放的是氧氣,而非溫室氣體。圖片提供:Apple
碳清除
Apple將在全球投資森林等「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幫助清除排放到大氣中的碳。Apple今日也宣布成立首個碳解決方案基金,將投資於全球森林和自然生態體系的恢復與保護。

透過與保護國際基金會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的合作,Apple 將投資開展多個新計畫案,並借鑒現有的成功經驗,比如恢復肯尼亞退化的稀樹草原和哥倫比亞至關重要的紅樹林生態體系。紅樹林不僅能保護沿海地區並幫助支撐所在社區的生計,而且其碳儲存量比陸地上的森林高出十倍。

在與美國保護基金會 (The Conservation Fund)、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ldlife Fund) 和保護國際基金會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的共同努力下,Apple 已對位於中國、美國、哥倫比亞和肯亞的100多萬英畝森林和自然氣候解決方案進行保護並改善其管理。

Apple 還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合作,共同重建並保護位於哥倫比亞的 2.7 萬英畝紅樹林。紅樹林的儲碳量最高可達陸上森林的 10 倍。
Apple 還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合作,共同重建並保護位於哥倫比亞的 2.7 萬英畝紅樹林。紅樹林的儲碳量最高可達陸上森林的 10 倍。圖片提供:Apple
威力江 wrote:
油車跟電車的議題還是吵個沒完~

這和「機車退出台灣」的議題一樣難。

這些研究報告& 回應沒有講到重點...
 
實際上, 製造機車的成本與售價= 賣一台賺一台!!
也就是說: 補助前的電動機車一台賣八萬元, 
它的電池+車體成本不到四萬元.
 
利差有四萬元左右; 這是業者不提及的[暗黑]面, 
老實說, 政府還拼命給機車業(無論油車還是電車都一樣)補助,
是明智的做法嗎?
 
那到底有沒有好的方法? 可以改變? 是有的...
只不過, 沒有人願意面對- 因為所有的業者都是暫在[貪婪]的一方.
吃虧的都是機車族...無奈!
 
* 本人在民國九十年左右, 就已投入國內電動機車產業工作.
宗德居士 wrote:
實際上, 製造機車的成本與售價= 賣一台賺一台!!


你只有算製造成本
現在不論油車機車
新車保固兩年
這兩年期間車子符合出保條件免費更換零件還有安裝工資
都是廠商要負擔
這些都不用成本?

不要吃米不知米價
騎車不知車價
入世一點好嗎?大居士
宗德居士 wrote:
這些研究報告&amp.實際上, 製造機車的成本與售價= 賣一台賺一台!!
也就是說: 補助前的電動機車一台賣八萬元,
它的電池+車體成本不到四萬元.

利差有四萬元左右; 這是業者不提及的[暗黑]面,
老實說, 政府還拼命給機車業(無論油車還是電車都一樣)補助,
是明智的做法嗎?

那到底有沒有好的方法? 可以改變? 是有的...
只不過, 沒有人願意面對- 因為所有的業者都是暫在[貪婪]的一方.
吃虧的都是機車族...無奈!

* 本人在民國九十年左右, 就已投入國內電動機車產業工作..(恕刪)

有沒有賣一台賺一台,不知道

有要退出電動機車的廠商,可掛白牌賣庫存可過戶,M3電動機車 不含電池,保守售價3萬,目前銷售一空,不在販售製造了

不含電池成本至少要有3萬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