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光陽為何不積極推電車

ASRAAM wrote:
如您所言,動力才是核心技術的話
睿能都自己在做看看榮21試著發展自有的核心技術
光陽現在是等著先看能不能憑空撿別人施捨的R2800就是?
那麼---光陽心目中的普惠在哪裡

航空史上被發動機發展不順利拖累
空有機體與理想卻沒有辦法在歷史上順利燦爛一回的案例可是多到不行

最後:
真有人覺得P-47可以纏鬥?還是拿A6M當對照組... ...(恕刪)


我這只是類比,航空業上受發動機影響很大, 就像電動車受電池科技影響很大

在飛彈時代之前,的確在航空業是動力才是核心技術
機體還有辦法研究,但發動機有時就算授權還不一定做得出來
二戰時的日本不就是這樣,有德國設計圖高性能引擎還做不好

至於P47真要纏鬥也不是強項,續航力也不如P51
但對地攻擊載彈量不比二戰初期專業攻擊機差吧?

同樣的電動機車不也是如此?
14年前日系動力型鋰電池高不可攀
所以我前公司才會變通用鉛酸電池為主,非動力型鋰電池為子電池的混和系統
(相當於零戰上的榮21發動機)
至於光陽心目中的惠普在哪? 到時看電池發展到哪種程度了
總不能自己跳下來弄電池研發吧?
就像歐美的戰機研發,似乎沒聽說飛機設計公司自己設計引擎吧?
(二戰的中島和三菱應該算少有的例子)
至少光陽已經有子公司在做電動自行車等級的子公司(2015年我求職時有找過我,剛開始還以為是假的)
雲端系統的人才也早在汽車電子業存在(我2012-2015年待過的汽車電子產業公司就有)
我是擂茶 wrote:
我的看法 光陽不是不...(恕刪)

或許我太理想化
我覺得開公司固然是要賺錢沒有錯
但如果公司沒有一個即使初期不賺錢也要達到的目標
那這公司其實沒有什麼願景可言
純電汽車我不喜歡 但油電汽車我就很心動
因為油電車 有電動車特性 卻仍能保有引擎動力的即加即開不用擔心半路沒電刁車的問題
如果有天機車出了油電型(那怕汽油引擎小到跟除草機一樣只是能讓車順順移動到就近的充電站或換電站都行)
那就會吸引我考慮它了.......
但目前技術 以速克達的大小 應該還塞不進去一顆小引擎跟電動馬達以及相關模組吧
我想.....這些車廠不急著推出 也許也是這種考量........
一旦哪天油電機車出現......切入的就會很快......
Blackhair in Taiwan....
Lans3201 wrote:
很明顯現在電動機車必...(恕刪)


不只光陽,所有的燃油汽機車大廠都面臨一樣的問題

產業鏈要大改造,不是這麼容易,即使是Benz跟BMW都一樣頭痛
orea2007 wrote:
或許我太理想化
我覺得開公司固然是要賺錢沒有錯
但如果公司沒有一個即使初期不賺錢也要達到的目標
那這公司其實沒有什麼願景可言...(恕刪)

理想也要能當飯吃,公司不賺錢,員工怎會有好的收入?
我待過兩家新創公司,都是能源業相關,現在都不存在了
一家是2006-2007年做電動機車,後來推出的就是PGO E bubu
一家是2011-2012年中資電池廠在台公司,當初說要做電動船結果最後
推出的是美國品牌50W級行動電源,感覺被騙就閃到汽車電子業了
Blackhair wrote:
純電汽車我不喜歡 .但目前技術 以速克達的大小 應該還塞不進去一顆小引擎跟電動馬達以及相關模組吧..(恕刪)


本田有出但太貴
這一兩年能感受到gogoro準備把重心轉到能源交換站. 車子就跟其他車廠合作. 這樣自己也不用花太多力氣自己擴展服務中心。只要買電車的人多, 至於是不是買GOGORO生產的就不是重點。這個思維跟傳統的車廠不同。傳統車廠還想著零件維修要賺, gogoro已經準備要壟斷電能服務. 就是不管你買哪家生產的電車, 最後都要跟GOGORO簽買電合約.

回到樓主說的, 傳統機車產業會不知道睿能的想法嗎? 只是時機錯過了, 現在要追, 難度很高. 大企業太堅持自己原本的營利方式, 面對環境變化, 來不及反應。至於是否淘汰? 應該不致於。但是過個十年, 油車會慢慢變成小眾. 就跟現在的傳統底片相機一樣吧。
CcCManCcC wrote:
相較於某些孤注一擲的廠商。油車商的確維護自己的產品還能走很多年...
有時先驅未必是最後最大的。而是對的時間點進入。

基本上電動車真正know how都在電機商/電池商手上。
現在轉就只是砸錢當先驅建置環境,然後拼命燒資本。

至於會不會死就看未來資金會不會燒完。
還有是不是政府要跳出來做一個完全不同的規格(這應該是某廠最怕的,只要政府搞個不同規格而且由政府出資,那他就完蛋了)。

後面另外一位要跳出來接

油車糧草源源不絕

下一句我忘了
文如其人 【釋義】: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Blackhair wrote:
如果有天機車出了油電型(那怕汽油引擎小到跟除草機一樣只是能讓車順順移動到就近的充電站或換電站都行)
那就會吸引我考慮它了.......
但目前技術 以速克達的大小 應該還塞不進去一顆小引擎跟電動馬達以及相關模組吧

犧牲坐墊下車廂空間應該是塞得下
只是成本提高售價也提高
沒了車廂空間實用性卻降低了
產品變得更難賣了
文如其人 【釋義】: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Lans3201 wrote:
很明顯現在電動機車必...(恕刪)


我也覺得納悶,不積極推電車,但擋電車公規倒很積極。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