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GOGORO是產業絆腳石嗎?

你說的是對的嗎?

fedora wrote:
政府一直想要撲殺機...

有一種超巨型能源儲備叫做:抽蓄式 發電廠

(恕刪)


這個我在一本書上看過,抽蓄式有耗損,儲能效率是40%,以致於是否值得待評估。
絆腳石???

真的神理論.....
納說說看 光陽 三陽 這樣的老牌 為何到現在才開始搞電動機車?
gogoro出來後 才有模仿不是?

在這之前 電動機車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短程代步
因為續航差 速度又很緩慢 充電又充的靠北久
gogoro一出來後 就受到蠻不錯的迴響不是?
補助?
那上述這兩陽 哪個沒補助的?
補助之後 還不是賣給消費者貴到哭的價錢?
看看那精美的 ****
原先的電機設定搭配新電池時,會不會造成耐用度降低,
甚至是衍生機電上的危險,甚至是速度上超出原始設計的範圍,這些都是不可預期的衍生問題。---------------

會說這種話的人..大外行就閉嘴,沒人說你不懂電機..
摩托車電池7AH,換上1000AH的難道會爆炸嗎?
chanp wrote:
設充電樁是很好
但是汽機車目前不能共用...(恕刪)


知道什麼是:"ISO 國際標準" 嗎?

這個很複雜,我試著白話說明,能看懂就看吧,看不懂也沒辦法了,畢竟這需要一點智力才能理解...


比方說電源插座,全世界就兩種規格:美規、歐規
在台灣買的電器用品,吹風機什麼的,帶去日本、美國,一樣可以用的

ISO 定義了很多工業標準,比如螺絲...什麼的,幾吋,形狀。所以各國都能通用。

又比如說:HDMI、USB...等等。
以前手機的充電孔,五花八門各不相容。後來統一成了 USB便利很多。

規格統一了,才不會各國/各廠商,自己搞自己的規格,互不相容,阻礙科技進步,浪費 製造/維修/轉換 成本,有效降低成本與售價。


同理,「加電槍」其實也有 ISO 國際標準:







不同的充電接口,有些能透過 轉接頭(轉接線) 進行轉換。





上面都是汽車的充電口,再來看看機車的:




有沒有覺得很眼熟?

咦~好像就是 ISO 國際標準嘛,和汽車那個是一樣的。

汽車用的充電樁,機車能不能用?
~答案是可以的



但也有例外啦,有些廠商就是愛搞特規,故意不給人用國際標準加電槍充電,反人類的,好讓消費者掏大錢買它的特規充電器.....

不過話說它充電照樣扣里程,沒什麼意義。


**********************************

再談談電動機車的 大樓充電:

眾所皆知,中國大陸人口爆炸的,13億人啊!
很多人都住大樓,社會住宅。

然後中國大陸的城市,多數禁摩(禁油車,只准騎電動)。


↑ 人口爆炸,房價/地價 太高了,絕大多數人只能住大樓

他們城市人,90% 以上的人都住大樓的,
禁摩法律,限制也只能騎電動的

那他們到底是怎麼充電的?



有國際標準充電口的新型機車,自然就是用廣佈的充電樁(汽車用的,路邊現代化的那種)

而老舊的機車,沒有國際標準充電孔,就是用這種投幣式(或手機行動支付)的充電器。

而且事實上,看看它機器的價錢(人民幣),大樓管委會,在停車場裝個幾台,難道裝不起嗎。

管委會有窮成那樣嗎,那住戶每月管理費是繳假的。

也不是免費供應的,
要投幣$
或行動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悠遊卡...啥的)
不用擔心白給人花電費,說不定還賺錢。
其實

這是安全問題

充電站爆炸自燃也是有發生 雖然案例很少

但至少在戶外 在明亮區域 發生事情有人可以立即通報消防處理

但如果在家充電...然後人外出不在??


到時候發生什麼事情 經查發現是電池充電自燃

環境呢??

潮濕? 電池被覆蓋??環境過熱??太陽直射??

之類的八拉八拉一堆可能因素

但終究房子燒了 車廠該賠多少錢呢??


所以不讓你們在家充電 是有考量的



至於專利和規格問題

唉...換成是你家的產業 你會這樣放出來讓其他業者免費使用嗎

還不就是權利金問題

貓老闆
各式各樣的酸民才是產業絆腳石,
一天到晚怎麼不這樣,怎麼不那樣...
如果怎樣我就怎樣...
呵!

CreativeOnO wrote:
但要採用換電,電池就必須要規格化,但電池一旦規格化就等於抑制了電動機車的產業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電的邏輯排列組很簡單,並聯和串聯而已,想要續航力高一點就並聯,想要行駛速度快一點就串聯,但機車的空間有限,不可能無限制地並串聯。在這種邏輯限制之下,一旦規格化,電動機車的發展當然就侷限了


要採用加油,汽油就必須要規格化,但汽油一旦規格化就等於抑制了油車的產業,原因很簡單,因為汽油種類很簡單,92,95,98而已,想要續航力高一點 油箱就做大一點,想點速度快一點,排汽量就大一點,但油車的空間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的放大油箱。在這種邏輯限制之下,一旦規格化,油的發展當然就侷限了.....................


CreativeOnO wrote:
個人認為比較正確的概念應是充電為主,換電為輔,因為機車應該視為”點對點”的交通工具,90%以上都是固定路線與里程,在家充電是可以滿足需求的,換電只是因應突發所需


任何交通工具都是“點對點”
很多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它還在露宿街頭,無家可歸...........



CreativeOnO wrote:
電動車在台灣發展超...(恕刪)

前半部胡言亂語
先射箭、再畫靶
針對性太強
老話一堆~~~~~~
換電系統公規化是政府政策
不是睿能獨創
10多年前政府單位拜託兩陽出來做電車、公規
領了補助之後,你看到兩陽給出甚麼結果
目前換電系統還有"城市動力"這家公司在撐
城市動力也是朝公規在努力
不要把問題全推給睿能

政府設定公規
並不是要阻礙多元電力發展
而是當時沒有人要做
每家廠商包含兩陽一葉,全都說這個很花錢
而且會做不起來
所以政府才會花錢補助廠商來公規
讓有意進軍電車市場的廠家
在開發初期有公規可依循、套用
不必花太多建置經費
結果睿能上位之後
就有人開始扯後腿、說公規壟斷市場、圖利特定廠商
喵的~~~當時政府求你們做的時候
你們怎麼給政府碰釘子的,怎們不說出來
(換電沒市場、一定失敗收場)
結果呢??????

睿能目前做的事情
就是10幾~20多年前政府要廠商做的事情
而且漸漸看見成果
說甚麼壟斷、獨厚、圖利特定廠商~~~~
兩陽一葉應該最沒資格說這種話了~~~~
政府保護這些機車廠已經夠久了
現在還回頭倒耙政府單位一把
看看目前光陽的電車??
三陽的電車???
睿能不是強~~
而是對手太肉~~~~

不長眼 wrote:
之前政府已經制定了公規的電池規格..
所以大家看得到GGR之前的電動車.體積容量都比較小.....(恕刪)


確實有訂過但是沒有強制性,也沒有廠商照做,以前電池容量小是因為電池貴,不能換電只能近距離代步,不可能花大錢買一台跑不遠的車。
電動車也可以很耐用emoving里程5萬公里達標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