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之後Go牌的車應該會定位高端車型量少利潤高。其他品牌的車是大眾車型量大利潤較少好讓市場做出區隔,讓睿能不會和合作品牌相互競爭,各有利潤達到雙贏局面除非合作品牌擺爛,都是出一些鳥車消費反應不好,溝通後品牌廠又不改善睿能應該又會跳下來生產主力車種吧!
CLA45 AMG wrote:餅就這麼大,你們這樣選叫GGR怎麼辦?...(恕刪) 誠如T大說的,月租收入其實才是睿能想要的!幾年後一旦愈來愈多車商與之合作替它賣車,它專收所有用GGR電池電車的月租而退居幕後管理電池和交換站,豈不更樂得輕鬆?!又怎會怕明年Y社搶了它的風采,我猜想睿能還怕Y社賣不夠好哩!而且今年光GGR全系列就可以賣了近七萬台了,明年山葉加入戰局,我預估用GGR電池的所有車款可賣十萬台以上,再過兩年左右電動機車將進入高成長期,並不會有你說的"餅就這麼大",而應該是餅會愈來愈大~屆時後知後覺的業者眼紅才想跟進搶餅吃,但睿能已立於不敗之地,因為車賣愈多它都可以收月租,除非新加入電車市場的業者不與之合作又能殺出一條血路和睿能硬拼電車市佔?或許你期待的未來電車霸主-光陽 最有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