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Go粉又一奇怪的邏輯


closer0616 wrote:
首先我還是要聲明物...(恕刪)


政府要規化充電站,因該要站在主導位置,並統一電池規格,現在科技因該可以做到,

更換電池直接計算一次性費用,假設電量剩10%,更換出來的電池為95%左右,

可以直接計算出來更換的電量費用,再加上每次更換的手續費,

當公司電池後續提供新品的費用,收費系統可以用,悠遊卡或一卡通下去交易,

這是不是比較適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henry6401 wrote:
覺得樓主對GOGORO...(恕刪)
GOGORO也應該適度少收一些錢

畢竟使用者用自己的電

如果說睿能因為你用自己的電充電而少收月租費
難保政府不會認定睿能有賣電而開罰

closer0616 wrote:
首先我還是要聲明物品...(恕刪)


沒有人逼你買阿 ! 何必爭鋒相對 ~
closer0616 wrote:
所以睿能是佛心來的
給小資族收少少的錢
講錯
是賠錢租給小資族對嗎
我開始相信你了


其實我覺得你對 GGR 有誤解,

GGR 的月租費不是電池保固,他是租你電池的費用,你並沒有擁有電池,這一點你要搞清楚。

至於你認為有 299 399 499 的差別,當然是因為
你越高里程數得使用者,電池循環週期會越多次,就等於電池越快壞,
行駛越高里程數的使用者,相同時間(以兩年為例吧)內會用到損壞的電池也會比較多顆。
所以比較高的月租費並沒有不妥,因為就是是會用比較多顆電池沒錯。

使用者付費原則來說,用的多的人,付得多是理所當然。
如果每個人都付 299元,有人一個月騎1000公里,你騎100公里。
你要去攤那些人使用電池的成本,你難道不會生氣?

說真的 GGR 有很多優勢是傳統電車沒有的,

1. 他不需要去管電池維護問題。
2. 換電池的設計,絕對比慢慢充電來的更快有滿電的速度。
3. 你買車可以省掉電池成本。

不過 GGR 也不是沒缺點,他目前讓人詬病的就是

1. 為何要月租費,對於一個月騎不到100公里的人來說怎麼辦?
這也是讓人詬病的問題,說真的我倒是希望 GGR 可以出以公里計費的方案。
而不是月租,就像是加油一樣,這樣不是很好!
這樣或許可以讓人有更多選擇,更可以刺激買氣。

2. 電池為什麼不能自己擁有?
這問題形同廢話,當初在買 GGR 時就說電池是租給你的了,
同時想買的人也是看到可以快速換電和不用管電池維護的問題,才買的,在乎就不要買GGR
很多人攻擊這一點也是讓我不懂。

3. 不能自己在家充電
這一點,現在已經解套了,只是問題是,在家充電電費是算自己的,這很怪,為啥不給在家充電優惠?


我先說清楚,我現在騎的是 光陽 X-sense 125
我之前也想買 GGR2,但是研究清楚後,考量自己的問題後,我還是決定買油車。

我認為 GGR 是沒有問題的,他的問題在於目前行銷模式很多人不苟同。
還有如果你真的有想買 GGR ,我是建議你想清楚你的需求再來買。
我當初是分析過我的需求,我最後才選擇油車的。

PS: 1. 還有,其實你自己去算算看,你月租費+保養費用在GGR上,整個月的支出,其實並不會比傳統油車一個月的油錢+保養費用高,你自己可以去算算看。所以不要再拿費用來做文章了。

2. 還有另外一點,GGR 的電在台灣還是要由燃煤而來,所以其實我也不覺得 GGR 環保,你只能說他沒有自己排廢氣而已。










芒果冰拿鐵 wrote:
關鍵在於你自充電所...(恕刪)


應該說這一部分太少,也不容易算

在家自充一年電費才多少錢..........

對於一些周遭沒換電站,又想騎gogoro的人,根本不會在意

真要算的這麼精

可能要買斷電池才有可能了

closer0616 wrote:
所以睿能是佛心來的

給小資族收少少的錢

講錯

是賠錢租給小資族對嗎

我開始相信你了...(恕刪)

睿能電池號稱5萬元,就算量大優惠算3萬元好了,299月租也要8年才能回收,這只是車上的電池喔不含換電站營運備用電池。
所以299真的會賠錢,go黑要弄倒睿能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他的車用299月租,只要選299的人超過一半以上,大概就撐不久。
手機費不也是這樣
打得多用高資費
打得少用低資費
以樓主的邏輯, 電信業者架基地台是固定成本
你一個月講10分鐘跟講1000分鐘應該都是同樣費用才對

如果你覺得月租費不合理
那尚有其他廠商的充電車可選擇
你明顯不是GGR的客戶, 就這樣而已
如果你覺得其他人邏輯奇怪, 但其他人卻不這麼覺得
會不會是你自己邏輯奇怪

closer0616 wrote:
首先我還是要聲明物...(恕刪)



沒有人叫你一定要買充電器


ka1023 wrote:
政府要規化充電站,因該要站在主導位置,並統一電池規格,現在科技因該可以做到,...(恕刪)

台灣充電車推不起來的問題從來不是科技上的限制
而是政府想定公規,但車廠就是不鳥政府
大家都不想在電池規格上受制他人
想要賺賣車錢也要賺電池錢
結果就是各自為政造成消費者使用上的不方便
車廠也不想自己出來設置充電站
全部都推給政府
但政府能力有限經費也有限
結果電動機車市場就是一攤死水
政府還補助了兩家廠商做換電池系統
結果車廠領了補助隨便做了幾個站
領了補助就開始裝死
睿能創立的時候也找其他車廠談過合作
也都沒有人鳥他們,睿能只好自己生產車子。
睿能靠自己研發電池、設計車子、設置電池交換站。
GOGORO成為市場上一股力量。
對政府來說就有如浮木一般,才又開始提公規的事情。
商業政策的定價都有他的原因,不喜歡的話也有其它選擇,不用望著G牌期望能免費。

最近光陽發表了不用妥協的綠能,是您最佳選擇。

結案, 坐等樓主開箱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