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eagleeagle wrote:
如果光靠電池式的電動汽車是無法減碳到30%的,因為發電廠仍是以火力電廠為主。
因此您把比亞迪的預測與大陸的減碳承諾放在一起看,
那麼核能製氫技術加燃料電池用在汽車上就有機會進行超大規模的減碳運動,
甚至您可以把核能製氫技術與燃料電池看成最有效率的地球環境救星之一。...(恕刪)

可以核能製氫
為什麼不能核能發電
核能發的電電動車不能用嗎?
pencotwo wrote:
可以核能製氫
為什麼不能核能發電
核能發的電電動車不能用嗎?


因為生產成本貴,一台車要破億你買嗎?還有可能輻射外洩?
反倒是電動車最大的問題是電池充電
現在特斯拉大手筆建電池廠也許是想做與gogoro手法相似的電池快換模組
充電站以目前來看這算是最可行的電動車方案
收費以用里程計而不是收年費、月費、也不綁約
因為綁約實在沒意義,沒電池車就不能走,這就是變相綁約
計算方式在電池模組上做紀錄就行,只要換算下來比油車便宜或相似就成功了
甚至在家充電把電池換回充電站又能退錢更好,這時候就是以電量計價
若自家裡有建置再生能源發電就變成在賺錢

打鐵匠 wrote:
既然不是高壓或低溫,那麼到底催化之前的狀態是甚麼,可以一立方米擠進50KG的氫? 還請賜教


原文有提到,常溫常壓只在運送與儲存中
要把氫吸附到化學溶液去,除催化劑外要處於150度高溫
要把氫從化學溶液中提取出來,除催化條件外,要處於200度高溫

所以,採用這種方式的氫燃料電池車,比之採取高壓液態氫儲存的車
製造成本恐怕也便宜不到哪去

總之,看起來還只是一個消息面的東西
連樣車都沒法做成轎車,只能在大巴上搞
離市場還很遠很遠很遠..............

yungsheng_us2001 wrote:
2.氫燃料電池車的性能(瞬間大功率放電的問題解決沒?)(恕刪)


這個問題能否用超級電容當做儲能緩衝?

也就是譬如燃料電池的放電功率有50kw(60p)

搭配一組1 kWH的超級電容

由電腦控制燃料電池於低負載狀態時將超級電容充滿

這樣急加速瞬間重載時可以由燃料電池與超級電容並聯輸出,電容可以提供360kw(480p)的電力持續10秒

因為其實就算是超跑等級的車,正常行駛時的需求功率其實也才幾十匹馬力而已

且電容可以同時用做煞車動能回充的儲存媒介

不過問題可能會是,超級電容不便宜,能量密度也比不上一般鋰電池

那麼也許可以再加入緩衝鋰電池減少體積需求

會考慮用超級電容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極大電流充放電,且充放電過程的能量消耗低於一般電池

總之燃料電池瞬間放電量不足的問題 (受限在化學反應速度),最好的解法是利用電池或電容做為緩衝

yagami7215 wrote:
這個問題能否用超級電容當做儲能緩衝?


看過豐田那台"未來"氫燃料電池車嗎?

用了一大一小兩個高壓桶儲存液態氫,整台車就已經塞的滿滿當當的
如果考慮用化學溶液來吸附氫
這桶化學溶液本身就不小桶
還要提供催化劑及催化環境還原氫氣
光這樣目前就塞不進轎車裡面,樣車是台大巴

如果還要搞超級電容作為緩衝,以期能強化性能
多隻香爐多隻鬼,造價與複雜程度都會大幅上升

一台超級複雜的車,而且還是建立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尚無這種化學溶液的更換站)
想想就頭皮發炸,買的人要很有勇氣啊

別說超級電容
就光目前為止,這樣的氫燃料車也太複雜....
高壓氫容器難搞,但開發出來後設置在車上卻是簡單的,可以直接使用
常溫常壓化學溶液儲存氫好搞,但設置在車上卻是相對複雜得多,
還要提供相對的催化環境與催化設備用以還原出氫




地球国民 wrote:
注:體積容量>50kg...(恕刪)


台灣汽車產業汗顏呀

yungsheng_us2001 wrote:
看過豐田那台'未來...(恕刪)


回Y大大,

這個加氫溫度或放氫溫度的問題,關係不大。如果存在這個問題,可以做成保溫膽。使用排放的水蒸汽來加熱容器就可以了。

即使普通汽油車,這個熱水溫度,也經常是沸騰的。所以,這個問題不難。這段報道的確有語焉不詳之處,很可能,這隻是最好的指標,或許常溫常壓下就能正常加氫放氫。

本人還找到一條報道,

發布時間:2016-09-18 07:39:26來源:楚天都市報

地質大學資環院院長郝義國介紹,「泰歌號」氫能汽車所應用的常溫常壓儲氫技術,可使儲氫密度更大、運輸成本更低、加氫更方便,且十分安全。很多人擔心氫能源汽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會引發爆炸,「泰歌號」不會,甚至比汽油和柴油動力車還要安全。而且,在行駛過程中,只排放水,沒有污染。

據悉,最快明年上半年,首批常溫常壓液態儲氫公交車及物流車將在我省投入試運營。
yungsheng_us2001 wrote:
看過豐田那台'未來...(恕刪)


各類報道都語焉不詳,也是有道理的,悶聲發財嘛。

壓根又沒有募集資金的問題。如果想募集資金,才會大聲吆喝。

又一篇報道是這樣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郝義國介紹,氫能源客車「泰歌號」所應用的常溫常壓儲氫技術,可使儲氫密度更大、運輸成本更低、加氫更方便,且十分安全。他說,與氫反應的是一種特殊的有機溶劑,不可燃、不揮發,即使把火柴扔進去,也不會燒著。很多人擔心氫能源客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是否會引發爆炸?「泰歌號」不會,甚至比汽油和柴油動力車還要安全。而且,在行駛過程中,只排放水,沒有污染。

未來,在加油站「加油」時,一般汽車喝的是汽油,而氫能源客車「泰歌號」喝的是透明的氫有機溶劑,每加100升溶劑,可跑300公里。儲氫材料還可多次循環使用。


本人注:

按照以前經驗,一輛大巴每百公里需要36升(高速公路)到五十升柴油(城市道路)。

汽油的比能量是每升兩度電。

一輛城市電動大巴,大約是一公里一度電的消耗量。

跑三百公里需要三百度電。

也就是,這種溶劑每升的比能量是最高三度電,起碼兩度電。比能量貌似與汽油柴油相仿,甚至更高。

地球国民 wrote:
行駛過程中,只排放水,沒有污染。


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
只排放水,算不算一種污染?
畢竟,水蒸氣可是最主要的溫室效應氣體。
這些事總要有人、有廠商願意去嘗試,技術慢慢進步,最後才有可能普及,曾經內燃機引擎的車,也是有錢人才買的起,慢慢才普及到一般受薪能負擔的價錢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