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氫經濟 新動力 APFCT 氫燃料電池機車試駕

運作聲音說實在有點像一台小型的吸塵器在腳下

這段實在是....
寫書的因該寫成
運作聲音說實在有點像一台小型的渦輪增壓機在腳下
這樣有些聽到就嗨了
超喜歡的,看上機車可以轉接輸出當大功率發電機用,又沒有發電機油臭味,這個超實用!

儲氫罐非高壓鋼瓶!!!
儲氫罐非高壓鋼瓶!!!
儲氫罐非高壓鋼瓶!!!

這很重要要講很多次!!
亞太的人員看來是沒有講到這點
讓一堆人聯想到會不會炸掉真是汗顏

請去google儲氫材料
基本上儲氫罐裡頭裝的就是這東西
加上低壓方式儲存
比起傳統的高壓鋼瓶要安全得多

事實上電池本身比起儲氫系統來的危險
若電池內部的密封件老化有滲漏的狀況
當純氫滲漏碰到氧氣時是會自燃的

一、EV不會選擇液化氫氣,因為需要攝氏零下252.8 度保存,過程需要消耗極高能源,還要去除其他氣體。
二、亞太的儲氫罐使用合金吸附,文內有說還要加溫才能釋放,工業氣體有許多類似作法的鋼瓶。
三、氫氣不會自燃,是因為爆炸上下限很寬(4%~74%),只要條件合適,範圍內操作很危險。
四、一次換兩瓶「低壓金屬儲氫罐」,平均每七十公里燃料費僅二、三十元(2011/10/28水果日報)

我不是亞太的人,只是曾經關切過,有稍微爬過文。就這樣.....
看標題我以為,只要加水就能跑的氫氣能量機車推出了,沒想到是要插罐子的。
民進黨前次執政後期也是有在推廣燃料電池,
當時是希望取代柴油發電機,
配置在抽水站,醫院,百貨公司等,
不過在國民黨執政後,能源局便改推廣太陽能產業,
說到底,這些非傳統石化能源產業,
都需要政府的補助才可能存活.....

至於燃料電池部分,
大家都已經講很多問題了,
我有數十年氫氣領域的經驗,
我也認為還很遙遠的路要走.....

我對這燃料電池很好奇的是,
氫氣可以控制純度,
但系統的氧氣是從大氣中取得,
也就是說會有形形色色的氣體進入燃料電池,
如果在煉油廠附近移動,很大的可能硫化氫(H2S)就會進入系統內,
我甚少聽過任何觸媒可以抵抗硫化氫,
這部分技術面未太詳細說明....
nick667 wrote:
氫氣會自燃耶.... 汽油不會自燃,
最危險應該是更換氫氣瓶的時候,
畢竟三寶無所不在,我覺得非常危險~~XD


我問估狗大神祂說氫的自燃溫度是573.8℃,

汽油的自燃溫度約520℃(混和物非定值),

柴油的自燃溫度約400℃(混和物非定值),

不好意思這打臉會有點腫哦
看這介紹就知道離商品化上市還很久,車體外觀一些設置都還不符安全規範和實用性先不提,燃料電池系統就有不少問題待解決。
125的車體,重量級車重,系統佔用比油車更大空間,才1800W的輸出就要用到水冷,氣瓶預熱和燃料電池水冷若不整合等於能量雙重浪費,拆裝氣瓶的氫氣洩漏量必須小到就算碰到火花也安全無虞才行。
燃料電池車要實用就類似變相的油電車,燃料電池本身輸出大電流能力有限,需要外掛電池做輔助,整個系統體積和重量就很難縮小,用在機車應該要朝中大型發展才對,輕機用純電就好了。
PS.那發電機比較有用,何時可以上市呢?
wmcrux wrote:
拆裝氣瓶的氫氣洩漏量必須小到就算碰到火花也安全無虞才行。


呃...我先請問一下,為什麼同樣標準不先要求汽柴油車?

全台汽柴油車的數量多到爆吧? 你怎麼不先擔心加油站會不會爆炸

到加油站加油時是連手機都不能使用哦,更不用說碰到火花了

wmcrux wrote:
看這介紹就知道離商品化上市還很久,車體外觀一些設置都還不符安全規範和實用性先不提,燃料電池系統就有不少問題待解決。
125的車體,重量級車重,系統佔用比油車更大空間,才1800W的輸出就要用到水冷,氣瓶預熱和燃料電池水冷若不整合等於能量雙重浪費,拆裝氣瓶的氫氣洩漏量必須小到就算碰到火花也安全無虞才行。
燃料電池車要實用就類似變相的油電車,燃料電池本身輸出大電流能力有限,需要外掛電池做輔助,整個系統體積和重量就很難縮小,用在機車應該要朝中大型發展才對,輕機用純電就好了。
PS.那發電機比較有用,何時可以上市呢?(恕刪)


移動式載具會用水冷是有原因的....不然其實定置型的到10KW用空冷都還很OK
所謂空冷就是空氣端的流路做成開放式的暴露在大氣中,直接由風扇將空氣吹進電池內,供應氧氣反應兼散熱
水冷式的空氣端流場是屬於密閉式的,優點是氫氣端與空氣端的氣體可以同時加壓,將電池性能往上催,造就體積小高功率的優勢
而空冷式由於空氣端是暴露在大氣中(1 atm),問題就在於只有密閉的氫氣端能加壓,單一側加壓造成的壓差容易使MEA薄膜破損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