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EV TAIWAN第五屆的車展,也是我第二次去看這個展,這次看的重點還是其昜和電池廠的高達。
因為是下午快2點才進去展場,也沒花很多時間去逛整個會場,重點就是到高達問一問有關鋰電池的問題。

其昜今年的展場比去年的還大,也更有規模,場中擺了5台車,三台電動機車,2台電動輔助自行車,工作人員也比去年多了幾位。

這次發現這一台黑色的新產品非常有吸引力,駐足觀看的人很多,詢問度也最高,工作人員說這台是法國一家市佔率最高的自行車廠所委託代工的。當地的售價要2000-2500歐元。

舊車款的前輪上方是一個小引擎,現在改成了電動之後,原本的位置變成一個小置物箱了。

不管是本地消費者或是外國的參觀者,都會被這台特別的造型所吸引住,拍個照片或詢問細節。
http://www.solexbikes.com/eSolex.php
這台車是交給其昜代工,同時也授權在台灣經銷。很有可能年底就會在台灣上市,但是售價一定不便宜的,想買的一定要有心裡準備。

接著跑到高達能源這邊來參觀,跟去年比起來,展示去比去年小了點,擺的車子也少了。展示重點都擺在其電池產品上面。平常看到車上電池,只能夠看到外面的鋁殼,展場中就能看到內部構造了。




他們特別用透明壓克力外殼,把鋰電池的內部展示出來,雖然是有看沒有懂,但就外觀來看,這個電池用的固定材料比一般人要講究多了,還有他們的保護板在上頭。
另外問了他們有關鋰電池主動式平衡的問題,他們說一切都與電芯的品質有關,若是電芯原本一致性很差的話,再用主動式平衡去充電時,會不斷的反覆充放電,反而會縮短其原本的壽命。(這是我外行的理解,若有寫錯,請包涵)

昨天為止共騎了一年三個月,騎到了8387公里,平均一個月大約騎了559公里。
這個月就依照上個月所調整的騎乘模式,盡量不讓自己的速度催超過70公里,所以已經很久都沒有看到過熱限流的燈號亮起來。騎起來電量也不會像之前消耗的這麼快。就是偶爾在沒車的時候會忍不住,稍微催一下。

家中另一台SW2在車身側倒時把煞車拉桿給撞斷了,沒辦法有效煞住車,於是就把車子慢慢騎到車行,車行老闆就把拉桿上下的固定螺絲拆下,去裡頭零件處挑了一隻一樣造型的拉桿裝上去,前後不到三分鐘就搞定。看來這部份的零件會比一般電自常用的煞車自動斷電手把不幸發生故障時會好處理多了。因為這部份的零件與一般機車的都是一樣的。路上隨便一家機車行都能幫你找到通用零件,也有技術能夠處理。
隨著G家發表新產品之後,最近朋友們之間聊天的話題就會聊到電動機車,連以前對電動機車沒有興趣的人,也注意到電動機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加上中國超級熱門的"穹頂之下"紀錄片的傳播效應,很多人有開始考慮用零排放的交通工具。
這個時機點若是政府主管單位,能夠跨部門整合政策,不要再放給底下的人怕事,推的推,閃的閃。這樣會有效率些。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的做做表面功夫了。小小環保署要怎麼叫的動經濟部這種單位?這一定要有毛院長的位階才有辦法,上面有下令,底下的人才敢動,不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公務員犯不著去做這些吃力又不討好的事,公家機關這10多年來被人騙到都會怕了,誰知道這一次是不是又要基層單位硬吃下一批車子,過幾年又是整批送去報廢?到時候又是被人拿出來檢討.....。
這種沒有實際電動機車騎乘需求與經驗的,把車子交下去,沒人去維護的結果,就只剩下消化預算,幫廠商去化庫存的功用了。
假如雙北在G家的換電站上路時,可以順便也提供一個可讓人充電的普通110V的插座,這樣也能同時兼顧到原本就有的電動車的充電需求,對整個產業來說,這也是將民眾對電動機車充電不易的壞印象逐步改觀的方法之一。這點建議還真的是太理想化了....誰要這麼笨呢?
上次去看車展時,其昜的工作人員也有中國的買家過去詢問他們車子的特性與細節,有趣的是這些中國買家問他們:我在好多攤位都看到我們那邊廠商生產的車款,這不是台灣的電動車展嗎?......這就讓我想到一個類似的新聞就是好多中國觀光客飛到日本境內去買他們最熱門的國際牌免治馬桶座,買回家時才發現這是在中國境內的杭州工廠所生產的貨品,飛了一大圈去買原本自己國家生產的貨品,聽來真的很荒謬又可笑啊!凡事都要求最低價,到頭來還是跟汽車業一樣變成組裝代工廠,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怎麼樣都做不贏中國的業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