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龜山忠義路的上坡路段從起點開始到坡道的終點大約是一公里的緩坡,最上面有標示這一段的坡度是8%,若是騎50cc就會爬的比較慢了,我用這台電動機車騎這一段上坡,之前測試過的文章有寫,車速還是能夠輕鬆超過錶速60公里的,但用說的不準,我虎濫也沒人知道,這就錄一段上坡實況來給大家看看吧!
http://youtu.be/lV6xJN1QXlE
這段路經常會有E-woo出沒,這時候就能展現這台扭力超大的機會了,為了上坡不出現過熱保護,在前面這一段比較平緩的上坡路段,都保持在時速60-65左右,這樣都還可以跟上一般的車流,偶爾呼嘯過去的125和150就讓他們刷卡了,等到上波的綠燈一亮,就開始用全速給他騎上坡,路上還可以超過50cc和幾台比較慢的125cc,一般的市售款原廠的電動機車,遇到這種坡的話,大概只能用40以下的速度爬上來,要是買來通勤用的,你一定無法滿足那種速度的,這台至少都能跟著車流一直騎到公司,不怕像小車一樣,被遠遠拋在後段,還要提早出門,免得遲到。
zeroking25 wrote:
要能方便快速且友善的充電環境,才會有讓人購買的慾望
一次點出三個重點

但遺憾的是,三個目前都有其難處:
方便:插座這種東西,隨處可見,但卻不是隨處可借

快速:快充勢必得高電壓高電流,一般市電恐無法承受,若再考慮用電尖峰,就得採取儲能式來解套(離峰時以慢充方式慢慢儲能,需要用電時即能快速作能量轉移),但儲能式的充電站容量要建置成多大才夠?且近年電池的新技術與價格還是處於很浮躁的狀態。
來舉個實例好了,下面是雙溪的"豪華公設充電站",採儲能+市電雙供電方式:

共有6個110V插座,每個15A。

重點來了,儲能蓄電池採用了6顆2V600Ah(如果他上面寫的是沒錯的話)~
6顆2V600Ah=7200Wh,話說我那根小辣椒電池組是72V50Ah,也就是3600Wh,所以若18號那天充電站是可以用的話,光是我那條辣椒就抽走了整座充電站將近一半的儲電量,當天其他5台還有的電池組是72V150Ah、72V120Ah與48V200Ah的,這些車子豈不是把充電站抽乾了都還餵不飽?
※初期的悲慘使用率小弟到覺得是其次,畢竟我們大有為的政府之前已經建置了那麼多不勝枚舉的蚊子館,可見使用率似乎並不是官員們當初評估建置蚊子館與否的主要考量啊

友善:普羅大眾對電價的薄弱概念可能是種不小的阻力。以小弟騎大功率一年有餘的經驗,一度電保守估計約可跑24公里,若拿家裡無時無刻都接著的一級節能電冰箱來比,一年376度電,我可以騎9128公里,所以一年機車騎不到9000公里的人,真可說是"電動機車還比家裡的電冰箱還省電"哩。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我平常只會去公眾停車場補電,萬不得已不會去跟人開口借電,誰知會不會讓人誤會我要佔人便宜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