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造車真的不是辦法,建議台灣要開放大陸電動車進口,給國內廠商有國際競爭的環境,才能成長。一直保護就像溫室巨嬰,走出溫室它就沒法生存了。
比方肺炎疫苗,國外疫苗廠商那是賺翻了,台灣的醫學生物科技也不差,為何造不出疫苗?還要花大錢和外國買。
因為沒有病人樣本,造不出疫苗。病毒會死人的,當然不能開放只為了研發疫苗。
但不保護國內車廠,不會死人。開放大陸低價電動車進口,研究學習他們是怎麼做出產品,是怎樣行銷策略,有助於台灣製造能行銷國際的車子。
地球70億人口,各色人種,各國文化。若閉門造車,只以台灣島內的民眾為消費對象,是造不出能符合外國人胃口車子的。
引進已經在歐美大賣的,直接學起來,就是捷徑。順便也激發國產品牌的競爭心,不要整天只會擺爛。長期保護,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只會養出廢人。自家人都不買單了,還想賣去外國,說句不入耳的實話,簡直做夢。
然後大陸車賣便宜,他做慈善事業嗎?對岸還有慈善事業的喔,開什麼火星玩笑。當然賺到躺著數鈔票了。
紅海策略薄利多銷賺辛苦錢?老闆股東指揮底下工人做工,出一張嘴,是在辛苦什麼,難道花錢享樂也辛苦,包養后宮小三很辛苦嗎。做工的是工人好不好,出主意和管理的是經理,老闆股東用對人等著收錢就好了。而且大量生產也促進就業機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