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x wrote:大大有做過研發嗎?法規現在過2年多,這個研發項目難道一個月就可以完成嗎?) 講這種話你鐵定沒在科技業上班,系統廠一個專案拖到三年才量產已經非常慢了難道你以為那些油車廠每年推出的新車都是研發個五年、十年?哪來這麼佛心的公司可以讓RD這樣燒錢,拖超過兩年不管哪個老闆都會跳腳
cdx wrote:你貼的是數量我看的是...(恕刪) 油車貨物稅跟舊換新補助遠遠超過電動車補助喔別這樣打自己臉了啊,忘了說1999-2000年三陽、台灣山葉、台鈴、永豐、偉士伯、摩特動力合組策盟工業,共同開發推出EVER電動機車。光陽推出Air舞風電動機車起步那麼早, 2018年現在卻只賣100輛光陽越來越像HTC了
小客5509 wrote:圖利車主非圖利個別業者...(恕刪) 圖利車主?好潮的說法~~~某車廠大佬說:「電動機車如果需要補貼才能賣得動,那並不是真實的市場。」這位大佬真幽默!明明是貼給消費者的,怎麼說是貼給車商呢?如果政府也「圖利」油車騎士,一台七萬元的125小羊也貼三萬,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跳出來吱吱叫?反正過了一定的市佔率,補助就要取消了,到時候能生存下來的才是強者!誰拿到好處有差嗎?
cdx wrote:所以其他廠商是技術問...(恕刪) 當然是技術和觀念的問題,別說什麼,睿能從開始決定要自己生產車到出現GOGORO1也才花不到3年!兩陽真想要做,從法規公布到去年早就該生出第一台白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