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電動車有環保嗎?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目前我找到的數字如...(恕刪)


2017非化石能源占38.1%,表示石化能源已降至 61.9%,大陸這邊進步速度比台灣快多了

12,579萬瓩 太陽能發電量 大陸稱冠全球
【2018-01-12╱記者 林則宏】
「非核家園」是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承諾,但在政府推動台灣加速邁入「零核電」時代的過程中,新能源卻一直未能即時接棒,使得現階段台灣電力供應必須高度仰賴火力發電,在台灣電力結構中占比已逼近八成,並因此衍生嚴重的空汙問題。
反觀已飽受空汙之苦多年的中國大陸,則是加速淘汰以燃煤為主的火力發電。據大陸國家能源局統計,2017年,大陸發電總裝置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達38.1%,比2012年提高9.6個百分點。

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置容量約6.56億瓩,新增裝機規模占全球增量約40%。大陸國家能源局長努爾·白克力更自豪地表示,中國大陸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並且正在成為全球非化石能源發展的引領者。

大陸在太陽能發電領域,因先天條件優勢,加上政府大力補貼與扶持,過去幾年更呈快速成長,2015年發電規模就已超越德國躍升為全球之冠。截至去年11月底,大陸太陽能總裝置容量已達12,579萬瓩。

根據台電公司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11月底,台灣已建置完成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裝置容量為134.54萬瓩。這和政府所提出的,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到2,000萬瓩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瑞銀證券中國公用事業及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劉帥表示,2017年大陸太陽能新增裝置量超過業界預期。未來幾年,隨著太陽能產業鏈製造成本下降,以及太陽能轉換效率提升,2020年左右,太陽能就能降至和火力發電相等的成本水準。屆時。大陸太陽能發電將可在無補貼扶持下,與其他主要電力資源競爭,太陽能的需求也將有強勁表現。

【2018-01-12╱經濟日報╱A10╱兩岸】
mib80 wrote:
那戳破文在哪邊,貼出...(恕刪)
我連結的文你有點進去看嗎?看得懂嗎?

這些新聞是後續的。
人民的名義 wrote:
2017非化石能源占38.1%,表示石化能源已降至 61.9%,大陸這邊進步速度比台灣快多了...(恕刪)

中國這幾年來石化能源(煤電)有些微下降 (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終於開始不再增加了
https://goo.gl/images/9p7Mgx),
(非石化能源 主要是增加核電. 而所謂的 "綠電" 主要是水電; 光電風電是有, 但多半是玩具沒接上電網的.
看圖, 世界趨勢是在減少, 只有他在巨幅增加
https://goo.gl/images/d1cmT2
https://goo.gl/images/tBLh38)
你要稱 "不再繼續更糟下去" 為 "進步快多了" 也可以,
從 wiki Electricity sector in China 數字看來, 中國的煤電占約 (更新: 我也被騙到了~ 之前以為是 56%, 那是 "裝置容量", 實際發電出來的比例是..) 這幾年都保持在 65%,
而台灣煤電從 2012 以後, 一直都不到 40% (不過去年開始又上升到快接近 40% 了).
台灣綠電增加的速度不夠快, 有很多主客觀因素 (光本站就一堆樓在酸綠電的), 找戰犯也不要找錯人~

說老實話比爛沒有意義 (何況台灣發電結構也不能算太爛).
這些和主題 "電動車有環保嗎" 有什麼關係?

那篇報告我去找了一下, 該報告看來沒有引用他人研究, 也沒有被其他研究引用, 數字也和其他著名的許多研究都兜不攏, 感覺起來蠻可疑的.
我看過一篇 "電車只比油車好一點點" 的報告 (Arthur D Little), 點進去看才發現報告中電車要換 3 次電池, 電車 40% 的里程要用油車代替, 這樣搞下去 電車還是比油車好一點點.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而台灣煤電從 2012 以後, 一直都不到 40% (不過去年開始又上升到快接近 40% 了)....(恕刪)


化石燃料不是只有煤, 天然氣, 石油都是, 只要是用來燒的幾乎都是化石燃料

人民的名義 wrote:
化石燃料不是只有煤, 天然氣, 石油都是, 只要是用來燒的幾乎都是化石燃料...(恕刪)

燒煤, 燒氣, 燒油 發電會排多少碳, 前幾篇已經寫了.
(如果要講前幾篇沒提的 PM2.5 的話, 煤電是差更多的, 油車又比煤電更差; 但最近官方在宣傳新式煤電不會比天然氣差太多, 而同一批人以前是在宣傳核電最便宜又安全~)
其實一般人只須要注意平均每度電排碳量即可.
人民的名義 wrote:
2017非化石能源占38.1%,表示石化能源已降至 61.9%,大陸這邊進步速度比台灣快多了
12,579萬瓩 太陽能發電量 大陸稱冠全球...(恕刪)

這種宣傳真的看看就好,
這些數字 和 EIA 這些單位的報告都差很多.
wiki 2016 年資料參考一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ectricity_sector_in_China
只看圖說故事..
第一張圖是 "裝置容量", 看起來綠電好像很唬爛~ (你引用的報導數字是這項目的 2017 數據)
第二張圖才是真的 "發電量".
號稱綠電很多, 其實 實際 "發電量" 綠電中絕大部分是水電, 風電光電才少少的.
最重要煤電占 65%, 而且未來計畫要再開 700 座煤電廠.

離題了~
不過不管如何,
就算是在中國, 這篇報告說, 電車還是比油車環保.
https://www.bloomberg.com/gadfly/articles/2017-09-18/china-electric-cars-run-on-coal-but-are-still-cleaner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看圖, 世界趨勢是在減少, 只有他在巨幅增加
https://goo.gl/images/d1cmT2
https://goo.gl/images/tBLh38)...(恕刪)

嘿.....太天真了喔
如果有列出到2050年的forecast, 我保證全世界的核電發電比率都是增加的
而火力肯定是會大幅減少

韓國到2030要把核電發電量再增加一倍, 屆時大概會佔韓國總用電量的一半
印度在2030年大概要增加10倍核電發電量, 佔比多少不好推算(印度經濟發展太快了)

其實個人強烈認為台灣核電比例應該要到20%~30%
那麼即使核4加進來還是不夠的, 還要再蓋核5, 或者核1/2再各擴建兩個機組
沒辦法,政府藏電(將每度1元的核能發電藏起來)-->增加讓大家吸飽飽的火力發電-->因為電動車採用火力發電的電所以不環保
環保是相對的概念,個人支持短期內以核養綠

環保不環保 誰都說服不了誰
我只知道發動後全程沒排廢氣給人吸 這點就夠了
meridian wrote:
嘿.....太天真了喔
如果有列出到2050年的forecast, 我保證全世界的核電發電比率都是增加的
而火力肯定是會大幅減少

韓國到2030要把核電發電量再增加一倍, 屆時大概會佔韓國總用電量的一半
印度在2030年大概要增加10倍核電發電量, 佔比多少不好推算(印度經濟發展太快了)

其實個人強烈認為台灣核電比例應該要到20%~30%
那麼即使核4加進來還是不夠的, 還要再蓋核5, 或者核1/2再各擴建兩個機組

這些論述和 "電動車有環保嗎?" 有什麼關係?
再說一遍 "就算是用煤電, 電車還是比油車環保". 老是扯發電政策幹麻~


來陪你歪樓一下~
https://www.iaea.org/newscenter/news/iaea-releases-projections-on-global-nuclear-power-capacity-through-2050
https://www-pub.iaea.org/books/IAEABooks/12266/Energy-Electricity-and-Nuclear-Power-Estimates-for-the-Period-up-to-2050
自己看一下~
> "保證全世界的核電發電比率都是增加"
> "而火力肯定是會大幅減少"
核電從規畫, 建造, 部署, 上線都須要很長時間, 所以一般來說是比較好預測的.
預測可能 2050 年全球 低標 "萎縮 15% 再上升至現況" ~ 高標 "增加 123%".
(這個預測基本上是亂槍打鳥)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https://www.iaea.org/About/Policy/GC/GC61/GC61InfDocuments/English/gc61inf-8_en.pdf
世界主要先進國家都預測不會增加, 而且大部分還大幅降低;
預測會大幅增加的區域主要在東亞(中國等), 南亞(印度等), 東歐.
不過像是法國這種核電大國本來也承諾要減核, 但是他減核計畫已經暫緩~
(意思就是連專家都不知道會增會減, 計畫也隨時會變化, 你還保證)
那中國要蓋 700 座煤電廠是蓋好笑的嗎?

除了核廢料, 還要考慮的是核電廠退役的問題. 核1+2+3 從運轉到退役幾年?
如果核4真的轉了, 什麼時候要退役? 還沒退役之前就要接著計畫再蓋更新的核電廠接替,
這些更新的核電廠要蓋在哪裡? 原本退役的廠區可以拿來做什麼?
然後再下一輪呢~ 再更下一輪呢~
(傳福音的老是說第4代反應爐, 到底什麼時候才有可能拿的上抬面? wiki 是宣稱 2040 年以前都不可能~
而如果沒有第4代反應爐, 現在的核廢料要怎麼處理? 再說第4代反應爐只是把萬年劇毒變成百年劇毒而已)

20~30% 這種不可能實現的選項就別再提了~
現在台灣的核電怎麼可能再擴建機組? 機組要放在廠區的哪裡? 現在用過退出來的燃料棒要放哪裡?
就算這些問題有解決方案, 這些解決方案上線要多少年?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