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可以儲氫後
不一定要使用氫燃料電池
可以使用燃氫引擎

BMW發展燃氫引擎很久了
卡住的地方就是無法提高
氫氣的能量體積密度

BMW是直接儲存液態氫
地球国民 wrote: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假設一箱溶液可以跑五百公里,那麼,兩千次可以跑的話,等於跑一百萬公里。遠遠超過整車壽命。所以,容器和溶液終身不需更換


原文中有一句話

五年內不需更換

換句話說

五年後可能需要更換

即使可逆2000次,時間好像也是有限制的

恩....日本那個儲存高壓液態氫的容器沒有提到需要更換
這樣算一算,不知道哪個比較經濟??
應該是使用化學溶劑的這個吧

但這又牽扯到使用化學溶劑的這種,要用的時候還得加熱到200度
然後催化反應還原出氫來
這樣能提供足夠的氫==>透過燃料電池==>瞬間大功率放電???==>車輛有足夠的性能???

我個人是覺得用化學溶劑這種方式
在運送過程中也許比較有用
儲存在加氫站還是用高壓容器,直接加到車上的高壓容器中
這樣的高壓液態氫比較能提供電動機需要的電流吧
目前只是實驗室產品,對於這種突破性的科學研究,我都保留看法。
這不是針對大陸,西方國家也常常爆出為了排名/獎金/地位 不惜造假的新聞

還記得用水當燃料的新聞嗎?我記得當初就有人提出這個還讓國家主席接見。
後來呢?
廖建興 wrote:
昨天才在57看到這個介紹.也報了6282...沒想到今天空檔看一下.竟然..漲停....


這個大多是節目刻意搭配分析師放消息,通常隔天都是大漲,因為散戶隔天會搶進,
至於到底能不能買還是要看K線型態。

FED剛剛宣布不升息,然後又暗示年底仍可能升息,都讓他們說就好,年底要升息難度很高啦!
美國實際上已經屬於破產國家,負債金額已經無法償還,
現在美國製造業僅佔GPD20%,實際上是經濟弱國,
不繼續印鈔換錢怎麼支撐它的高福利政策與軍費開支?

個人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總統大選後美國繼續QE4印鈔換他國的錢來用,把資產再推升,
問題在於這是第四次印鈔,效果還有多少,其他國家是否繼續買單送錢給美國用。

如果不繼續印鈔,那投資者就準備放空股市賺錢,我等著!

支那的新聞笑笑就好,不知道你們在認真什麼

它們天天也在突破

上次那個什麼水底超音速泡泡潛艦不是說有重大突破了嗎,還記得嗎?

daijobu2013 wrote:
支那的新聞笑笑就好,不知道你們在認真什麼

它們天天也在突破



很多科技中國的確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例如超級電容中國目前是世界領導者,而且是大幅領先;
超級電腦的速度已經很多年都是第一名,並且開始使用自己的晶片。
中國的建築技術不斷推高難度,而且已經開始輸出建築技術。

您用意識形態去看中國並不合適也不健康,很多技術短時間內不具商業價值,
這時要靠國家推動才有足夠財力與動力。


yungsheng_us2001 wrote:
所以每個國家考慮自己的經濟政策時,還不是優先用凱因斯



中國大陸在胡錦濤時代與習近平時代走的是完全不同路線,
習近平根本不鳥凱因斯那一套。
lsdraa wrote:
這項技術並非以高壓或低溫儲存氫氣,而是在常溫、常壓下,利用氫和不飽和芳香烴產生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再利用催化劑將氫釋放出來。突破過往的思維,是個非常有創意的方法。只能說大陸在文革結束後的40年,終於進入了新的世代。燃料電池技術會因此在20年內發光發熱。

所以這是我覺得納悶的一點,既然不是高壓或低溫,那麼到底催化之前的狀態是甚麼,可以一立方米擠進50KG的氫? 還請賜教。

另外聯想到一個問題,發電水解氫之後,剩下的氧是否已想到配套運用? 這個量也是很大的。
我是覺得炒股的成分居多,大概50%吧,
但也說不定真的是技術大突破,提早50年商用化。
電視上都在報相關類股都出來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