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首先懷疑的是,
電動車行駛時,由於月球重力很小,土壤很乾燥,揚起的月球細小塵埃,無孔不入,導致連接線路短路。
那麼責任是在誰呢?
本身,這輛月球車。上面所有關鍵部件和設備,都是上海造的。
「玉兔號」月球車八個分系統中有四個半是位於上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研製的,包括巡視器電源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移動分系統、結構與機構分系統,以及巡視器綜合電子分系統中移動/機構控制驅動組件等。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玉兔號」也是「上海號」,對此,上海航天人表示,這離不開全國的智慧和資源支持,他們只是做了自己的份內工作。
問題是,外省提供的研究支持數據,出了問題。顯然,吉林的研究機構,低估了月球上無孔不入的細微月塵,對設備密封要求的嚴格程度。
吉林大學作為教育部所屬高校中唯一進入月面巡視探測器移動系統研發工作的參研單位,科研團隊還進行了月球車車輪構型對比、月壤/車輪相互作用關係、月壤動態特性研究、低重力環境月壤力學特性評估、月面重力環境下月壤力學行為模擬和巡視器周圍環境構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為「玉兔號」月球車地面試驗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建橋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參與了移動系統以及總體部相關的方案論證、技術分析、內場試驗等工作,承擔了探月II期的「模擬月壤研製及XX」項目。科研團隊研製了系列模擬月壤,協助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構建了亞洲最大的月面試驗內場,參加了「玉兔號」月球車移動性能內場考核實驗。僅模擬月壤研製項目中,採集分析樣品10370個,進行各種性能試驗29696次,所製備的系列模擬月壤在顆粒特性方面覆蓋了已知真實月壤的相關參數。通過整備,系列模擬月壤在地面車輛力學特性方面各項技術指標和誤差波動均符合月壤變化範圍。科研團隊提出的檢測方法、整備規範被航天部門作為指導我國探月項目相關工作的技術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