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0123tw wrote:你這是在推王嗎? ...(恕刪) 我是在拱王然後眾人攻之,我說錯了,是眾人擁之。又想到幾個問題....CANBUS是透過485還是另外有介面?魔王開發的『主動式電池平衡系統』也會有通訊介面嗎?主機的資訊算是『BMS』?
Snoopy太客氣了說,485與CANBus是兩套個別的通道,可以獨自下達指令沒問題。 我們多了CANBus最大的原因是高速的多主多從,這在當使用多棵馬達在轉彎的時候,內外輪速度的差距彌補上,就很重要。 至於從CANBus來撈資料也是可以的,我們有公開部份的Protocal。如果你想做增程式電動車(我沒搞錯的話算是油電混和車的一種),是配合我們開發的主動式電池平衡會比較好。 之前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哈爾濱的客戶,做油電混合的三輪車,買了些我們的48070(48V70A控制器),原本說用的很開心,後來說不良率很高。 經過我們調查了以後,發現不良率是因為來自他的發電機,當拖重附載的時候,發動機轉速高,拉高了發電機的電壓,從發電機來的高壓,高過了控制器所能承受的電壓。 當使用煞車充電的時候,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求配合我們的充電系統,才給用這功能說。我們的主動式電池平衡系統也會有通訊介面,可以看到電壓,每顆容量,與充電電流...etc.硬要說是BMS的話也算是啦...
感謝魔王解答, 我也來拱...再請教魔王一個問題, 弱磁一事, 如果直接用高電壓應該更有效率.最近上大陸的網站, 聽說有雙電切換, 有就是兩組36V電池, 可以並聯(低速)或串聯(高速), 這樣控制器應該要能自動判定電壓, 魔獸也支援此功能嗎!?
shenta wrote:當拖重附載的時候,發動機轉速高,拉高了發電機的電壓,從發電機來的高壓,高過了控制器所能承受的電壓。...(恕刪) 這得看你哈爾濱的客戶,油電是指引擎動力加上電動機動力輸出,還是電力增程。但不管是那種動力,我所知道這應該是引擎發電部份要處理穩壓的問題,跟後端『控制器』比較沒關係。當然!如果後端『控制器』也有穩壓的功能就更好了。你的東西讓我猛流口水了。還有一些問題,我另外再以私訊跟您詢問。
Rico大大我說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其實您可以將問題點的照片Post出來告訴廠商或各位鄉民,因為而且這裡有高手,我只是勉強算專利分析理論派的,只會一點加工,花拳繡腿不像ca大,showmin大是硬底子的技術實務派,我以前給您那四片不銹鋼片還可以用嗎?rico0123tw wrote:那工程就大了(對小弟...依K大之建議修正如下:(恕刪)
這魔控實在是厲害,電壓、電流、相電流、功率、連溫度都詳細紀錄下來,真的是為比賽開發的專業賽道控,彷彿我用筆電一插隨時都可以上場比賽一樣,所有資訊都可以監控、設定調整,這一上市不就打掛26的凱莉柯潤,這麼棒實在是讓人期待他的上市!
shenta wrote:我們的主動式電池平衡系統... 記得去年有問過台灣的鋰鐵廠商,長X,X泓,根據該公司業務的說法,市面上買不到比較可用的主動式BMS。我自己在茫茫網海中尋找也只看到兩家,而且資訊也不夠公開。從S大您的敘述中,感覺貴公司的產品很重視訊息的紀錄與傳遞,很少看到有產品願意做這麼仔細的,會讓我覺得這是歐美或日系的精品。有堅持才能成就完美,從S大開發的產品就能看出S大的堅持。電動車勢必是未來的趨勢,但以目前的台灣真的很難看到未來何時會到來,還希望S大能堅持下去,繼續開發完美的產品。另外請教S大,貴公司的控制器電流都超大,那關於配線或接頭方面能提供建議嗎?
S大果然一出手就是大家風範啊。小弟也是電力電子本科,可惜出道後一直在其他行業混。最近對電動車也是很感興趣,有個技術問題就是輪殼電機有可能像安川電機一樣做線圈切換功能嗎?這個問題好像一直找不到人問,不知道有沒有人認識作輪殼電機的廠商可以問問看可行性如何?不過如果輪殼電機開發出來後,還要配合控制器才行。目前看來S大的控制器已經非常成熟,功能也強。如果加上可切換線圈輪殼馬達,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電動摩托車的性能與效能,這個產業就更趨近成熟了。附上安川電機可切換線圈馬達的報導: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auto/49821-20100125.html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auto/49821-20100125.html我覺得這是很好的IDEA,目前在EV車用馬達上也已經驗證成功了。如果摩托車用馬達也可以做到這樣那就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