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只有我覺的Gogoro價格不是一切的問題?


kevinwei7 wrote:
大大,您沒針對我的...(恕刪)


講真的,
我不知怎麼回答你的問題,

哪台電車的續航力可以比油車好?

那電車就都不能賣了嗎?

你開著 Tesla 最高階版本,去走 US-101 ,在荒郊野外處,你的里程只剩30公里時,你覺的他能比油車開起來還來的安心嗎?

人家油車開去加油,一分鐘就搞定,你的百萬 Tesla 要充個三,四個鐘頭,

但這些電車,
沒石化的臭煙,引擎效率極高,整車電子化的介面,這傳統石化車要怎麼跟他比,

顧顧路做不起來,倒掉了,自然買的我們要自己認命,

但這也不代表,他這東西真的就像版友說的,爛到一無事處,

只是你覺的這東西,值得你付出多少成本而以,

一支勞力士鍍金鑲鑽,一只賣幾百萬......便宜
一只電子錶防火防水耐用一百年,一只賣幾十萬........昂貴
為啥呢?
因為一只電子表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的穿戴而已,沒必要用的這麼高檔,如果30~40歲還是穿戴電子表品味顯現不出來的

今天GOGORO做出來的外型就像是一個賣菜車,買賣菜車只是個過渡期而已,等到有一定的社經地位就會換車,所以就一般人而言花十幾萬買一部高檔的賣菜車是不太可能的
wesley1234 wrote:
今天GOGORO做出來的外型就像是一個賣菜車


雖然說外型見仁見智,
不過GGR連裝菜藍的地方都沒有,
顯然不是設計來專門買菜的...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先有市佔再談品牌~

燒人的錢特別容易,可惜了這個好產品,被這些高層抹殺光光!

不過對於一間開設在開曼群島的公司,也倒是不需要太在意存在與否的問題啦~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有畫面
leon0813 wrote:
早上在路上看到狗狗肉雙載,實在有夠擠的,

深深的覺得,後面那個男的懶叫應該有嘟到前面人的卡稱 囧
tt13 wrote:
所以兄台的高見是什麼?
說不出所以然,哪我要跟你說什麼,


我的看法是「要買就去買,不想買的人的想法也不干你的事」,夠明確吧!

你覺得「Gogoro 價格不是一切問題」,但很多人覺得是啊,我就不懂要把自己觀點套在別人身上,再指責別人「只喜歡買便宜的,會讓台灣沒有競爭力、不尊重設計...」如何能不引起筆戰?如果你不覺得價格是問題,那就去買就行了,需要特別上來問這件事嗎?

而且你說的「難怪台灣只能做代工業,只能低價搶單,」這個論點讓人覺得很奇怪...是大家都願意花大錢買有設計的東西,「台灣就不會成為代工業,就能夠拿到高價單」嗎?你的因果關係也太簡單了吧?

老實說我對 Gogoro 沒有特別的看法,但我對這種一定要把自己觀點套在別人身上的概念感到不解。
嫌貨才是買貨人,
現在不買不代表以後不會買,
目前gogoro確實還不go好.
開箱文一般我不會去潑冷水,就像您說的,買了新車開心上來分享是人之常情,但像這棟樓的樓主這樣發文的也不在少數啊,既不是開箱文,一上來就說他覺得車子不會太貴...云云,批評別人的價值觀,我不覺得他尊重了其他持相反意見的論調。老實說,車怎麼樣大家感覺都還好,反正有人肯買,有人肯賣就行了,而各自會依照各自的考量來決定買不買,是不需要去批評別人的評估。

但是當有人開始說「就是因為大家都不懂某某價值,台灣才會怎樣怎樣」或是說「買某某品牌才能彰顯品味,這本來就不是賣給一般消費者...」云云,我覺得階級劃分都出來了,這就不是純粹開箱文了吧?而這些論述不是導致酸民越多的結果?是搞出對立面的基本原因吧?問題根本不在車...

基本上如果是針對官方的行銷策略等等的意見,這也不是針對消費者「彼此」的批判吧?官方如果覺得市場的意見有道理,自然會去改變,如果覺得這不是他們需要的市場取向,要照既有的行銷路線前進,那也是他們的考量,同為消費者,根本不需要替睿能解釋行銷策略吧?
很中肯的建議,發文分享是好事,但內文真的有些太作文了,回文又很尖銳

例如:

1.之前騎油車,現在其GGR找回騎車的樂趣之類的..諸如此類,真的不用強調之前怎樣現在怎樣
2.GGR若真要賣金字塔頂端的客戶就講出來,我想應該不是吧,但卻又在油車消費者提出生活上使用上的缺點或問題時,
說那就不應該買GGR,應該買油車或開車
3.談到售價時,又常看到批評是因為買不起之類的
4.至於用料,我是不知道到底值不值那些錢,但我知道現行車大量使用的材質就是最符合效益的,個人不予置評.

以上是少數舉例,畢竟我也剛接觸這產品,還是誠心建議,當在分享推薦(我選擇相信)一個產品時,

提出質疑或批評回文遠遠大於推崇者,那麼建議去部落格或FB吧,反正也有GGR專屬FB,

如果看了這麼多篇發文得到的迴響,還是熱心,執意,努力的想分享它的"好"...那就......

真心覺得一直發文部會讓它更好,只會月造成反感,建議多花點時間期出去繞吧,讓能見度多一點,

多騎或許發文者也才能發現生活上很多GGR遇到的缺點或窘境(但別超過里程 會被公司定位商業用途)

有發文,就有認同,也會有批評...端看認同多還是批評多...相信這麼多篇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其實大家應該比較理性的去想,台灣好不容易出了一個新品牌、新產品,就算不喜歡不買就算了,沒有必要給予尖酸的批評。就像幾年前裕隆剛出了Luxgen,一開始也被酸到爆,漸漸的這幾年街上買的人越來越多,也為他們高興走出一條路,這是一樣的道理。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