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關於環島協助充電~ ~ 台電的回應 ~ ~ 不奇怪~ 更新

diesel0926 wrote:
前輩您好,您說想了解...(恕刪)


D大,
一,首先,環島不環島,和本人沒有絲毫利害關係。一根毫毛的關係也沒有。我也不是什麼電動機車狂熱分子。我只能客串一下和大家一起議論議論電動機車的技術問題而已。

二,現在的電動機車技術,電動車本身還是個問題,充電站也是個問題。顯然,電動機車的問題,是第一位的,充電站的問題,是第二位的。

三,油電混合車主要分兩類,電動輔助型的燃油機車和燃油輔助型的電動機車。燃油輔助型的電動機車本身是電動機車,只是加了一個燃油發電機。比純粹的燃油機車可以節約一半燃油。

四,電動車輛是不是環保?看看為何火車不用內燃機車而要用電動機車。為何輪船不想用齒輪軸承螺旋漿,不久的未來將會用洛淪茲電磁力(磁流體管)推進?這是用常識就可以想象和判斷了。

五,節能減排是國際協定,是國際約法。哪裡的人民想違背國際約法,責任和承諾。那麼也請不要怪別人對台灣也可以違背國際約法哦?那是要背負國際聲名狼藉的。如同這些天的大馬政府一樣。

六,S教授只是想測試一下某型大功率電動機車而已。距離實用還有很遠距離。但是對推動技術進步有實踐意義。有人說不要環島了,只在西部來回。然而東部的道路崎嶇,對車輛性能是個全方位考驗。只在西部來回,對車輛性能的驗證是不充分的。

地球国民 wrote:
D大,一,首先,環島...(恕刪)

謝謝您提供資訊。
成功的工業產品首推制定規格,或成為規格..如輪胎的規格,軸承的規格,鋼鐵的牌號...USB1.0..USB2.0, USB3.0...SD卡,microSD卡...IBM PC規格,乾電池的規格,防水IP-X標準
成功的商業是發展通路,如電信網路,供電網路,行銷通路...便利超商,大賣場,加油站
這兩天適逢假日,大概看了一下台灣電動機車的議題,發現大家廠商好像還沒有制定規格,各自玩各自的,如電池的規格沒統一,充電的電壓沒統一,充電器的接頭沒統一,幾乎沒有一個標準,廠商們的產品互不相容,應該組織一個像SAE去制定一個標準,統一一個標準如:互換的電池規格尺寸,充電時間標準,行駛速度標準,馬達效率,馬達基本功率,續航力標準,爬坡力標準...
地球大說明了S大想測試一下某型大功率電動機車的性能,如西部地區不足以測試性能,我認為說不太通,小弟每年至少兩趟還島拜訪親友,東部地區的路況除蘇花外並不會比西部地區的公路崎嶇,而且台灣潛在電動機車用戶大多集中在各都會區,人口分佈也以西部地區較多,當然充電支援也比較充份,而行駛東部地區...我看宣示作用比驗證要大,真的要驗證...不用出實驗室也可以驗證出來,機車就是適合200公里內的交通工具,一次尬兩百公里人就會很累了。
說實話,我還比較想看到電動機車挑戰從台灣地理中心碑到武嶺,沒電了,只要調個頭就滑下來了,如果有電力回收系統,可以趁下坡給還能給自己充充電....大家電動機車廠商來比誰的折返點比較靠近武嶺.
不過以上都不是重點...真正的焦點是
大家都在砲樓主的態度
真的環一圈也不代表什麼,台灣的環境不代表國際。
浮出來換氣 wrote:
地球大說明了S大想測試一下某型大功率電動機車的性能,如西部地區不足以測試性能,我認為說不太通,小弟每年至少兩趟還島拜訪親友,東部地區的路況除蘇花外並不會比西部地區的公路崎嶇,而且台灣潛在電動機車用戶大多集中在各都會區,人口分佈也以西部地區較多,當然充電支援也比較充份,而行駛東部地區...我看宣示作用比驗證要大,真的要驗證...不用出實驗室也可以驗證出來,機車就是適合200公里內的交通工具,一次尬兩百公里人就會很累了。

在西部來回跑一圈,只能說小打小鬧。通常來說,考驗是不充分的,是不算數的。
改裝成抗議電動車,起點站立法院,環島後終點站行政院,保證全台灣很多學生會支持您,沿路開門給您充電 但是不要去警察局....


shenta wrote:
台電公關 某組長婉拒...(恕刪)

地球国民 wrote:
在西部來回跑一圈,只...(恕刪)

又失焦了....環台灣島一圈也是算小打小鬧,總共也才一千多公里,都有人可以用兩支腳走一圈。我建議的西部折返跑,也可以跑去程走山線,回程走海線,一定也差不多一千多公里,不夠長再加一圈,一樣可以驗證啊,現實是東部沒有你要的電力設施,連南迴鐵路都沒電氣化了,也沒辦法為你驗證大電流充電,要不然自己花大錢租發電機,真搞不清楚你們到底是要驗證大電流充電還是要驗證車的續航力,到底實驗目的為何?...如果要驗證續航力就先去跑個武嶺來看看,才35公里而已對電動機車一定是小菜一碟...如果還執著在解決東部電力支援上,你們將只停留在"夢的起點"
01網友不只是會酸而已,還會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

用電動車爬川藏...So what?用時速幾公里?花多久時間...說不定我騎馬都比他快,只要延途找水找草帶一些鹽餵馬就好,超級環保...會想到拿都會區車輛去挑戰越野真的像是拿一把美工刀去殺一頭牛一樣,一點意義都沒有,背後要花多少資源,有沒有背離當出開發電動機車的原意?電動機車是用來都會交通還是長途越野?
重點是中國人士搞電動機車川藏遊活動難道有叫中國的電力公司去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搭電塔拉電纜,以方便他們延途裝充電站?相信一定是自己搞定電力的問題,而不是用公眾的資源...
說道我的心裡了
目前我在研究太陽能電動車
目的就是要自給自足
若有多餘還可以輸出
開源節流,效能提高
減少浪費,才是真理
為了一點效益,卻要花費十分精力
為了賺到一塊錢,卻要花費二塊錢
(((簽中樂透大家知,傾家盪產無人聞)))
社會????? 人性????? 真理????
突然--奇想--慎思--真理--意義

浮出來換氣 wrote:
重點是中國人士搞電動機車川藏游活動難道有叫中國的電力公司去那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搭電塔拉電纜,以方便他們延途裝充電站?相信一定是自己搞定電力的問題,而不是用公眾的資源...

高山,高原,沙漠,可以部分測試出一輛車的極限能力。是需要的。
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了部分團隊的陣容。通常是自己搭載了柴油發電機。
那麼在台灣的話,環島一下是起碼要求了。當然我本人還是比較傾向於自備柴油發電機。當然對S教授團隊想預先找一些合適的插座,供多種選項,加大成功的保險係數。順便宣傳和推動一下電動機車的發展理念,也沒啥好驚訝的。
上面這位M大就曾騎電動機車環島行。到處臨時找充電插座,很辛苦,最後幸運地成功了。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