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ooot5848 wrote:
也正好現在國外也想要積極努力去完成電動車發展以及市場
以前沒人支持可能相對要起步會比較難,現在有了機會
是不是能夠把握也是要看自己有沒有這些本事去掌握機會
國外為什麼那麼多新興電車廠,就是因為相對油車引擎進入門檻低,然後政府又要孤注一擲在這紅海上,台灣有電池技術?原料?可以壓低成本?陸先生有提過用Spotify聽歌也要兩百多元,認為他的車月租費很便宜。我就想告訴他,有更多人是用Youtube聽免費的,要怎麼指望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層,做出好的決策?
不是我要唱衰,因為實在有太多人打著愛台灣的旗號,招搖撞騙!不是沒有人支持台灣產業,而是在過去幾十年已經有多次政府大量補助,最終沒能養育成材,反而養出不少吸血巨嬰的悲劇。所以我是不知道你是沒看懂?還是不願意面對?義無反顧的跳針支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