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拉拉拉 wrote:
一個是扶植產業政策,但是目前看起來睿能已經賣超14萬台,已經扶植夠了,因為睿能已經有不錯的新車市占,補助就該退場
另外一個是鼓勵舊換新,汽車也有此補助,鼓勵舊車淘汰,我認為兩個政策不同,如果你沒辦法分辨扶植產業政策和鼓勵舊換新政策
那實在沒什麼好討論的
政府推電車的主要目的是推動環保(至少政府自己覺得電車是比較環保😆),不單只是扶植單車業。
現在路上只有1.8%的機車是電車,是有改善到多少因油機車造成的空氣污染呢?
@潛水夫@ wrote:
然後呢? 那應該要補助到占全台機車總數擠趴才退場??
繼續補助每個月讓它賣到5萬台過幾年直到全台幾百萬輛市占50趴??
標準在哪裡才不會讓你覺得""怪怪的""??
FlourishHolly wrote:
有陣子沒上來了
版上狗黑狗粉還是那幾個, 看來看去, 現在應該只剩補助問題了
補助對電車來說一直是問題
基本上, 車價成本是多少? 電池成本是多少? 相信業界很容易拆解
一直標榜車電分離, 但問問業界, G 真的是 車 "電" 分離嗎?
買車的人負擔電池成本, 但電池成本算在誰身上?
月租真的是攤提電池, 還是淨入口袋?
拿那兩隻笨羊來說吧, 車價墊那麼高, 還要算電池租金攤提? 難怪他有幾千台庫存車
賤價拿來共享, 但, 問題在哪? 是誰把車價墊那麼高?
給你一台鋼骨車架, 前後碟煞,..... 電控, 馬達... etc. (油車是引擎相關系統)
一台車扣除管銷成本有多少? 可能三萬不到吧, 記得, 是零件材料價, 不是含管銷店面人事營運成本
隨便一台電車賣上 7-8 萬, 別拿扣除補助價來說, 中間差價哩? 電池? 管銷成本? 研發攤提??????
所以, 算算吧, G 真的是電車界的罪人, 把車"電"分離當作藉口, 實質上拿補助貼補營損
各家業者有樣學樣, 標榜車"電"分離, 結果卻是拿補助來貼補營損
這些是我們這群倒楣納稅人應該檢討的事吧
G 對外募資應該是沒了, 國外早就非常清楚它的獲利模式, 標榜"電"基本上是死路, 比 BatteryPlace 還慘
看看她最近一直標榜的 21700 能不能挽回點信心, 不過.... 還沒看到
所以只能靠國內公司債, 銀行聯貸... 現在又出來個共享機車??? <---重點
COUP, 石垣島, 後續哩? 好像有的看, 希望他能從這個共享上騙點錢來貼補 GEN 的損失, 賣車賺死了....
等他公布財報囉, 等吧...
夏天到了, 天氣熱了, 電池還拿的到滿的嗎? 光頭自己出來解釋為啥拿不到滿電的電池吧
GFC鎮壓很久了, 一有問題馬上鎮壓, 比香港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