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er2006 wrote:Digitimes...(恕刪) 帥董流口水的是2018年2000萬台二輪的印度, 但卻絕口不提那是吃油機車才有的市場, 電動二輪根本沒有這種成長量帶一點油車訊息好了, 2018超過二千萬台的印度二輪市場, 絕大多數主要由四大廠爭食,第一名: Hero公司, 在當地賣出七百八十三萬台機車第二名: 本田(HMSI), 賣出五百八十八萬台第三名: TVS MOTOR, 賣出三百零五萬台第四名: Bajaj Auto , 賣出二百三十八萬台第五到第七名分別是: Royol, 山葉跟鈴木, 台廠還真的沒看到, 只是油車在當地絕對是顯學,光陽想靠入主22MOTOR主打電動機車賣當地, 覺得應該會餓死, 反正入主後不都改為22KYMCO了? 哪天再說改就改, 轉變主打賣油車也不無可能, 當地還要靠油車利潤來養活電動機車生意比較有機會 個人也提過一篇, 說的就是印度補助新能源載具, 全球都在搞對了, 印度表面是民主國家, 其實主要掌握在十幾個家族手上, 算是極其保護自家產業, 看前幾大車業多為當地車業, 也才有個本田異軍突起...感覺也跟台灣很像, 台灣一般機車業前二大二隻陽, 也才有個山葉突圍
Younger2006 wrote:光洋Cozy的規格...(恕刪) 只能透過當地生產降低成本了, 只是COZY規格要符合印度新出台的電動車補貼方案, 可能不太夠, 它的功率換算只有1匹初頭符合補貼入門要跨過四匹, 只有MANY EV等才可以, 只是當地賣應要低於三萬台幣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