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heal wrote:2035才禁售,好像還沒定出何時禁油機車所以店家也不太需要現在就轉型...(恕刪) 不是要反駁你的看法,而是在趨勢成型時,消費者可以慢一步反應,甚至拖延到禁售油車前再換電動車亦可,但廠商最好不要!自從去年GGR2誕生、很多機械零件採公規後,馬上就有一些有遠見的油車經銷商嗅到商機立馬到FB粉絲團打廣告並與車友良性互動,沒多久就一堆想改裝或升級副廠零件的車友就主動找上門,還呷好道相報,生意好到要預約,連自家油車客戶要換機油還要預約...而且這些店家還都是油車掛牌經銷商唷!如果現在還在仇視或輕視電車的車行,我想這樣只會將未來的潛在客戶往外推!例如:現在若有人騎GGR2或其它電動車去傳統車行想換胎或避震器..等,或是騎電糖果要去光陽經銷商充電,結果都是被打槍或故意推說我們不會修電動車,將來就算這幾家車行被迫轉型開始從事電車服務時,請問這些曾被打過槍的電車族還會找這幾家車行嗎?或許現在GGR的市佔還不夠高,但油車行等到GGR銷售高到一程度才反應過來,恐怕會來不及了!(我預估2020年底前採用睿能電池的車輛總數應該就會來到三十萬輛了)再者,萬一在2025年前就看到買電動車是多數民眾購新車的首選時,那不用等2035年,那些還不想轉型的油車行可能就會像馬雲說的"來不及"了!!回到主題-K董真的以為1600經銷商都願意裝充電系統嗎??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因為真的有不少經銷商連自家廠牌的電車都不願給充電了!這也不能怪他們,這對他們來說充電車佔幾位置又賺不到錢,他們寧願花幾分鐘換200元的機油,也不用被電車佔幾小時還賺不到什麼錢,這些都是油車包袱~
noheal wrote:哇!! 那光陽要大賺了,只可惜買不到股票...(恕刪) 話可別隨便說說您可是有辦法在市面上買到光陽股票的光陽在十幾年以前跟三陽一樣也是有過公開發行現在市面上的報價約50,也就是一張約五萬塊加油,快去買
iem2000 wrote:別以為設充換電設施...(恕刪) 光這個"充電櫃設施"補助設置要件操作起來就夠忙的了, 不是在講配發充電座給車行而已括號內第一點大約就是光陽+比較大規模經銷背後成立法人有資格, 其他那些小車行應該不會吃飽撐著成立一家公司行號享有營利事業登記證,第二點除了(直營?)且地點是自己的沒問題外, 光陽有資格可以任意圈選其他經銷車行作為能源補充設施常設點嗎?第三點規劃圖是設置區塊示意圖或是需要到工程圖層面? 預算上補助設置最多就是全部費用一半, 業者也要出另外50%, 搞不好單講設施本體花費的一半, 其它周邊如從新配管等等應該不列計都是要業者出錢吧? 如此會轉嫁到那個苦主上?第四點也多少與第二點相關, 不是所有經銷車行店面都是自家透店, 也有租來的, 一旦這些租來的被半強迫圈選, 還要車行向房東取得設置同意書跟其他土地建物權狀影本, 那麼也總要讓點利給房東吧(不論房東看不看得上)? 這個慢充充電櫃(營收-成本)獲利若光陽要收, 車行要分, 房東也要拿一點(分不夠多的話房東應該不會想沒事找事)夠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