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s wrote:每天10分鐘充電,1...(恕刪) 其實不只10分鐘, 這十分鐘單講快充, 但電動機車快充樁目前數量實在少的可憐應該可說是0吧, 明年搞不好只有中華服務中心才有自家快充樁, 出了中華就看中油的一成充電樁數量是不是撐得起, 個人是覺得很拼啦
如果這幾年來各家電車廠商能做出受市場青睞的電動機車,還有讓GGR壯大坐實的空間嗎?況且才短短三年就躍升電動機車近九成銷售市佔!請問這是誰的問題?如此怪罪GGR獨食是否倒果為因了?!話說連經銷商自己還不給自家品牌的電動車充電,收50元都還嫌佔空間並用了營業用電,請問這樣的售後服務要如何面對自家的電動車主?何談電動車未來願景?話說到此為止,當事人應該聽得懂~PS.我知道經銷商的苦衷,但總公司不能只賣車又給承諾後就不管了!你今天對現任電車車主不友善,將來這些人就不會找你買車和修車了,難道你打算永遠只做油車族生意?同樣是油車經銷商,已有幾家都主動到GO車粉絲社團打廣告並與車友友善互動,生意好到都要預約排隊,連油車主要換機油都要先預約,令人咋舌~消費者可以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但業者呢?建議還是放下油電車的歧異成見為好~回歸主題,只要中華車未來推出的電動車因為和中油合作而提升原有的銷售市佔,讓更多人願意買電動車或更多選擇,睿能有了競爭壓力更能端出好菜,我認為這也是好事一樁,可以靜觀其變,不用先唱衰~綜歸一句:市場會決定未來趨勢,而非個人喜好~
小客5509 wrote:不用說文解字, 當初...(恕刪) 沒在說文解字,只是點出事實睿能當初找各大機車廠談合作被拒絕我認為那時睿能給的條件只會比我上述的還差。如果當時睿能的方案是:1.跟睿能買電控系統2.授權(有授權費)各合作車廠電池可自行生產(符合睿能的電池規格規範),換電月租費歸各車廠所有3.換電站由睿能與各合作車廠共同出資建設、維護4.大數據共享我相信當時就會有一批車廠會加入,而不會像現在睿能獨自努力
恩大陸1500萬輛電動車都是充電車也沒人說不適應的go粉只會嚷著說要去外面充電可是充電車還是在家裡充為大宗我下班到家拿個插頭插下去就做我的事了一秒解決go粉繞遠路跑去按換電站還要再加15秒去換電池真的是太慢了我覺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