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睿能專心做電池,並優惠提供給機車廠,比方1顆1萬元,含在車價裡賣給車主。但是睿能的月費由政府把關,比方說月費149騎100公里,之後每公里1.5元。比照大眾交通工具費率,由交通部審查核定,依物價波動調整。機車廠知道電池沒賺頭,自然會支持睿能去做。但睿能取得千萬顆電池的量,可以去跟日本議價,畢竟買1萬顆電池,跟買10萬、100萬、1000萬是不同的,搞不好睿能還有賺頭,最後車主、車廠、睿能三贏,何樂而不為呢?
tsai0507 wrote:我的想法是睿能專心做電池,並優惠提供給機車廠,比方1顆1萬元,含在車價裡賣給車主。...(恕刪) 依照睿能自己的商業模式, 賣電池他們不可能會做! 而是讓消費者租用他們的電池!以我自己的車為例, 20ah的鋰電當初廠商報價是25000, 而我的車價是46000扣掉電池費用, 車價約為21000如果今天廠商賣我21000, 扣掉政府補助3000, 剩18000然後我向睿能繳每個月399的費用, 可行駛150公里, 超過每公里1元一年繳4800, 省下來的錢可以付5年多的月租費, 對我來說, 既享受換電的便利, 又不用賭人品, 何樂而不為?
tsai0507 wrote:我的想法是睿能專心...(恕刪) 那有沒有問過睿能的想法是什麼睿能是一家公司光陽也是公司就是要賺錢的最好通通賺進自己的口袋消費者不在意錢被誰賺走而是在意這個東西值不值得購買這是購物的期望值(類似cp值)期望值越大產品通常越熱銷反之亦然我覺得與其擔心睿能坐大不如做出更好的產品來打擊睿能這樣才是消費者之福害怕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一個巨人居然會害怕
光陽是很了不起嗎?憑什麼要把市場讓給他,倒掉對我有影響嗎?機車一年80萬台的市場會消失嗎?光陽不做睿能做,還有其他的小廠想做,要扶持也要扶持小廠,呆子才會把市場讓給光陽 tsai0507 wrote:睿能跟光陽看來一時難...(恕刪)
plovea wrote:「近年來台灣燃油機車仍在成長,去年還創下20多年來的新高,掛牌數突破一百萬輛,而光陽的銷售量更成長了18%。電動車發展慢,對傳統車廠越有利。」也就是,就算gogoro只做電池,仍然不會有車廠願意推電車 成長這部份,我認為是跟汰舊換新補助有關,
靈長類 wrote:很有可能! 但不是將睿能創意獨立出來, 因為牽涉太多專利轉移的問題! 根本沒有專利這問題睿能做電控交油車廠,油車廠則是拿電控去組車,電控一台車一個直接買斷沒問題睿能做的電池交收月租費的公司,這一來專利也不用公開給油車廠這樣會有什麼問題
我認為「睿能」就算同意放棄整車銷售,除光陽外,包括三陽及山葉等機車廠也不會同意放棄電池發展而直接採用睿能電池,主要原因是這些廠商無法確認「睿能」可在這些機車廠商外銷的國家建立完整密集的換電站,這樣的話這些機車要怎麼外銷呢?
波爾圖 wrote:我認為「睿能」就算...(恕刪) 有沒有想過外銷電車含電池有沒有搞頭呢我相信油車還有幾十年的市場只有汽油還在賣就不用擔心這些大廠的出路等到那時候睿能的電池也可能輸出到其他國家不過要電穩定的國家才有推展電車的需要就算不用睿能的電池也能推出自有電池可充電的電車到國外根本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