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目前的現況就是短程交通工具...油車發展數百年的今天才能做到長途旅行。經常跑遠程的人會開車,或騎125就是目前現況。電網的普及與電池密度的進步以後才看得到,現在做為平日交通工具的電動機車選購真的是看需求與預算。如果用80/20理論來說明台灣80%區域不適合換電,但是適合換電的20%區域卻佔人口80%。機車80%都是固定區域在移動,20%會有遠途使用(不過這些行程都有替代方案)。自充電其實可以省略電費成本,成本反應在電池價格,騎了近5年的經驗告訴我大約就是1元/1公里(這是指原廠電池),缺點就是要等充電時間。換電重點在便利,低用量客戶3元/1公里,高用量客戶1.5元/1公里...。今年開始使用白牌電池,另一個5年能看看是否能降到0.5元/1公里~ 等下個10年再看看電動機車發展進度。(GGR電池3年以後就會出現大批電池退役? 希望它還能持續增資來補充新電池)。突然想到,大陸一下子出了很多共享單車,原本共享單車利潤看起來還不錯,只是投入的廠商多了,單車的使用率沒預期的大(可能和太陽能板一樣20年才能回收),一些資本不夠燒的公司就無預警的倒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