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eagleeagle wrote:
不就說您太急了嗎?


凱因斯當初在反駁 古典經濟學派 時候說
"等到長期,我們都死了"(古典經濟學派的經濟分析需要時間)

只爭一時是很重要的

特斯拉為了蓋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工廠(電池廠)
去年才看完地,開始蓋,今年第一期就完工開始生產了
2012開始model s才開賣,2012年底公司總算免於破產
2016就已經在肖想2018能年產50萬台車

不爭一時,一世無望
充電車匯集了巨大的資金與技術(包括對岸)
跑的只會越來越快
地球国民 wrote:
本人解釋幾個基本概念


現在全世界基本上也就一千多台氫燃料電池車(日本豐田"未來")
有個幾萬台車之後,供需曲線一畫,誰知道以目前的氫供應量來說
氫會漲價多少?

作為一個產業來說,必須考慮到大規模製氫的可能性
否則必然只能在小眾、特種的使用上考慮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凱因斯當初在反駁 古典經濟學派 時候說
"等到長期,我們都死了"(古典經濟學派的經濟分析需要時間)



唉呀!
您不必再相信凱因斯了啦!

不久即將爆發國際金融危機,還有全球經濟出現問題,
根源就在於美國與歐洲央行德拉吉都走凱因斯的路線,
當然,歐洲某程度來說也是被美國逼的,
現在問題終於累積到要爆發的階段,
所以新一波的經濟學辯論準備把凱因斯從棺材拖出來鞭屍了。

eagleeagle wrote:
所以新一波的經濟學辯論準備把凱因斯從棺材拖出來鞭屍了


哎呀,這不是還有賽局理論嗎
最有名的囚徒困境啊

每個國家都是獨立的,極難以合謀
所以每個國家考慮自己的經濟政策時,還不是優先用凱因斯
在全球一統政府沒出現前
大家還不是就老樣子,照凱因斯的貨幣政策搞
美國以及一堆搞寬鬆貨幣的不就如此


過去用盡了先進科技試圖儲存氫氣,例如:奈米碳管,結果都不如預期。最終以化學方法才突破氫氣儲存的技術難關。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行動裝置將是以日或週衡量續航力。

eagleeagle wrote:
題外話。
1980年左右,我當時看科學月刊雜誌,美國想要消滅地底燃燒已經不知多少年的煤礦層大火,
那時有考慮用水,但是有科學家擔心下方是悶燒狀況,
溫度不知道是否達到可以分解水的程度,如果是,可能燒得更厲害,
現在地底大火不知道熄滅了沒?


西遊記里的火焰山,迄今仍在燃燒。

官方當然組織力量滅火。可是這個地區土壤乾燥,風化嚴重。有許多溝溝坎坎和地洞地縫。

東邊撲滅了,西邊又著了。南邊堵住了北邊又冒煙了。只能減輕火勢,無法徹底撲滅。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余煙裊裊。
昨天才在57看到這個介紹.也報了6282...沒想到今天空檔看一下.竟然..漲停....
燃料電池不止一種
有 DMFC AFC MCFC SOFC
根據電池結構原理不同
能吃的燃料也不會只有氫

其中SOFC還能吃甲醇、乙醇、甲烷氣、天然氣等
只是元件堆疊不易,整個發電量上不去,啟動(預熱)時間長
只能做固定的供電站、緊急供電設備
或是偏遠山區的連續產電裝置

吃氫氣的如前面大人說的
儲存、損耗、安全還沒有完美的解決
五味雜陳的人參
我的化學不好,但普通化學教我說,如果這儲存的不是液態氫,則以氫氣的分子量來計算,一立方米要塞進50KG的氫氣,那不就是600大氣壓的概念嗎? 請指正

打鐵匠 wrote:
我的化學不好,但普...(恕刪)


太謙虛了,打鐵匠大大的化學很好。

本人估算了一下,的確是差不多六百個大氣壓。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