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彭明義表示,「售價絕對不會是網路上流傳的7萬~8萬元那麼低!」


終極書僮 wrote:
大家有沒有良心阿 ...(恕刪)


有差嗎?
賣這麼貴我又買不起
倒了我也沒感覺
817萬人在繼續執迷不悟,台灣終將淪陷。
國發基金是稅收疊起來的,國發基金進去之後,倒了你就有感覺了。

趕快多拉幾個人進來買吧,現在已經不能讓gogoro倒了。

dor123 wrote:
他承認,在宣布價格記者會的前一晚,「我一度猶豫要不要跟團隊說,大家再苦一點,把價格訂低一些?」但最後,他選擇相信團隊事前做的價格調查,「數據告訴我,這個價格可行。」...(恕刪)


不就是個放馬後炮的高階嘛...
每個公司都有這類"其實當初...","我早就說過...","雖然與我想法不一致,但我選擇相信同仁的數據",
如果成績大鳴大放,就改口說當初多虧他堅持路線...

各位何必跟這類嘴砲高階認真呢...



大約是設計時完全不考慮售價吧
有經驗的設計團隊得先市調 規格 定價 在設計
砸了幾十億會有這種團隊 實在不可思議
無腦鐵金剛 wrote:
之前看節目聽小禎說
每次李進良出負面新聞雖然被罵很慘
但是診所那段時間生意都會暴增...(恕刪)


敲無敵的邏輯推理

李醫生出包的是個人行為;尬辣妹 耍大牌

又不是患者投訴 手術失敗

現在的網酸水平.....

頗喝 bj4
電動車再台灣根本是爹不愛娘不疼(政府的角色).
所以賣高價位就像賣精品. 會買的就是那金字塔那頂層那一級,但那級不會去買2輪來代步,都是買4輪請司機.加上台灣的貧富已快成2極化,已經快不見小康家庭.不是豪族就是丐幫. 而豪族買三叉牌/蠻牛級/跑馬級/女神牌/R牌....的意願高於2輪. 當錢花不完的時候,誰再乎油耗/牌照稅/燃料稅,愛地球的環保觀念.

再台灣電動2輪要打開市場,真的只能從離島封閉的地型開始練等級(知名度/口碑). 然後再攻所謂的買菜車/短程的上下班代步車等都內用法. 跨都市的長距離移動就等電池技術或是電池交換點和加油站一樣多時再主推.

買菜車/短程的上下班代步車價就可壓低. 支架就跟2輪機車一樣,不需要用到鋁合金以上.就像自行車的分類. 要輕的價格就天價,代步車就平民化.

因採電池交換(有月租).目前國人還無法適應買電動車還要月繳. 所以可用2種方案. 電池買斷(請回家充.電池交換中心就需要付費交換,現RFID很發達,就每顆電池內坎RFID防偽/車輛連線驗證(ubike模式). 月繳,電池交換.車到刷車就換.

如果策略是吃掉買菜車/短程的上下班代步車,那價格就低於或等於目前125CC的2/3價格,一定能吃下這一類的市場.

等銷售穩定,口碑也做好. 這樣再來推跨都會的車種. 因爹不愛娘不疼,所以不要想有中國目前的規模. 人家是政府強力補貼/法律規定(汽油2輪的限制)然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推廣才有目前的市佔率.

所以網路一些跨距離練車的開箱文只是遏殺台灣2輪電動車的發展. 一開始要先推都內用車,先吃掉那些輕微的機車使用者(回家就插電充,現都是鋰系列的電池,基本上是不怕過充. 鋰系列的電池可以隨時充,不怕過充. 然後再提醒買斷的使用者, 電池是耗材. 公司保證3-5年不會充不進.但超過公司保證期限,經公司檢視後.有可能需要花錢買電池.

現在4輪電動車. 至少問世有3年,很少聽過電池掛點. 所以要相信公司出的電池品質,定出一個期限.超過就像過保,要花錢換.





nana930421 wrote:
電動車再台灣根本是...(恕刪)



還有一個是換電池費用,類似電動車每年去自行車.機車展都看的到
但消費者一聽到換電池的費用及年限,就馬上打消念頭了
確實
不是7萬~8萬這麼低
成本應該是更低

同樣的東西
如果是對岸待小米來做
「保證」不可能會破台幣5萬元

啊如果是Lite版
我看3萬元台幣就搞定了

講白了
上游供料是有量就有價
一般市場是有價就有量

想要取代傳統機車
牛肉就要端出來
價格就算不能比傳統機車低
至少也要平起平坐
消費者騎電動車就是要省錢
賣那個價
是想要推什麼?
無腦鐵金剛 wrote:
雖然很多負面新聞,
但是曝光量大增

這樣說可能很怪
但是有沒可能⋯
反而帶動銷售


之前看節目聽小禎說
每次李進良出負面新聞雖然被罵很慘
但是診所那段時間生意都會暴增
(恕刪)


以前不是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許純美」嗎?人家還天天上頭條, 曝光量有輸現在的GGR嗎 ? 結果呢?
今天不解決訂價的決策者...


明天就是整家公司被解決~~~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