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沙盤推演後,失準成這樣,後果可能不小。
其實如果是要定位成奢華產品,大可以鍍金、施華洛世奇水晶裝飾...等等,
成本更高,更有理由把價格又往上推一些,問題是這要賣誰?
每當產品有細分左右手版本,想當然爾,左手版一定備貨比較少,甚至根本就沒出左手版,
不然怎會有家長強迫小孩學用右手,雖說現在比較少有人去顧慮這種困擾,
很多慣用左手的人,除了用左手寫字拿筷子吃飯,基本上使用工具都能左右開弓...扯遠了。
反過頭來用產品找消費者,也就是說GGR產品推出時,一定有目標消費群,18~55歲的潮男潮女?
大叔和資深熟女騎GGR 好像不會潮,年齡下修18~45歲,
但一出手12萬的定價,不利於大部分的18~30歲出手,畢竟某種程度還在靠父母,
最有可能的就是30~45歲這個區間的消費者。
又哪種人較適合出手呢? 上班上學通勤族? 科技狂熱? 追流行的先行者? 還是說斤斤計較、講求實用CP值的網路族群?
電池交換站的分布一開始就幾乎鎖在都會區,所以電動車長征環島...以後吧~
是的,台北市除了公車捷運通勤,還有很多人騎機車,所以要抓住換車或首購新車的族群,
但定價就把首購新車的族群刷掉一堆人了,在介紹GGR時,拿125油車來比較,似乎是鎖定換車族群,
要轉換騎油車的用車習慣,其實很不容易,其實沒有多大誘因非電動車不可,
就像是瓦斯熱水器、電熱水器和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並非完美,電熱水器也沒壓倒性勝利,所以瓦斯熱水器還在市場上活跳跳。
好吧,那最終就要看GGR的目標銷售量是要多少了,夠不夠支撐公司活下去?
這要去挖更多數字來分析,純粹來這打嘴砲的,就不做苦工了。
總之,錢較多的先行者跳進去了,現在有GGR Lite期望更多首購新車的年輕族群將它列入購車意願清單中,
後續的行銷和營運都要燒錢,前期獲利大概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苦撐3年,我會說它厲害,
如果5年後能轉虧為盈,並持續在全台擴點建電池交換站,我會說它離成功不遠了,
10年後GGR還能在街上跑,這已經是成功的電動車了,20年後仍有中古車價,大致已經塑立經典了,
怕的是GGR連展望明年都已經被感艱辛,看不了這麼遠了。
事實是..根本沒降價..還比原先貴很多...
從頭到尾..就是騙術行銷..
很會吹牛..假環保..專騙大家的納稅錢罷了..
使用成本..維護成本..全比傳統油車貴2倍以上..這是啥麼環保??
旋 馬 wrote:
今週刊 「消費者最...(恕刪)
如果他有機會到台南市設立據點6-7萬的售價我還是會買單的!(我手機月租費降一些就好了)
台南大眾交通工具不發達,路又小,最適合這種代步工具了!

事實是台灣普遍薪資都太低了,低到連一台電動代步工具都要這麼貴也買不起!
苛薪資,炒房地產讓資源都流到財團口袋,這種結構性的現象短期是不可能改變了

話說回來,在北部這種價位都賣不動,就得思考這地區的機車族並不是你客層了,
機車族能力還沒有大到把降PM2.5的理想..納為自我期許,並參與共同實現

不過有幸能在台灣這個小島看到這麼創意的移動工具而且還能夠付諸實現其實是讓人感動,
一直以為這種商業模式與產品的水準應該在先進並注重環保的歐洲國家推動才是,
個人覺得要普羅於一般市井小民這定價還是讓人嫌貴(買得起的還會拿大陸貨來比),
總之,對於陸先生來說這難得的機會,努力加油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