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電動機車能源費用合理否!?各位怎麼看?

alazif wrote:
請問你是睿能高層,還...(恕刪)


所以 大大您是睿能的高層所以認為玩的起來?

各自發表已見 跟是不是睿能高層有何關聯

有人覺得貴 有人覺得便宜 各發表算法都很ok

我覺得一家餐廳賣的貴 然後我指著菜單上一道菜

說這道菜不就 什麼青菜 什麼肉 炒一炒 加點著料什麼的

大家說說看 是不是應該賣便宜一點

結果有人不認同 我就認為 這個不認同的就是站在商家立場

就是死腦筋 這樣對嗎?

自由市場 你覺得這個市場太好賺 有本事就出來開 出來赚

或是 站在消費者立場 頂多不買而已

一付要強買強賣 就像上次半夜叫修水電的那位 硬是認為對方只能收多少錢

為什麼你們會有這種關念?

這麼好赚 台灣有資金 有技術的 是都死光了嗎?

有人反對 多一家換電的電動機車? 沒有啊!

拿油車來比 為什麼加油車不比換電模式 讓我繳899 加油騎到飽

我可以這樣反過來說嘴嗎?

然後不同意我的人 都是站在商家的立場

都是死腦筋

或是 又不是中油的高層 不然怎麼會知道不行?
liou222 wrote:
拿油車來比 為什麼加油車不比換電模式 讓我繳899 加油騎到飽

月繳899元加油騎到飽,
加油站會倒光吧?
因為原油的成本就是在那邊死死的價格,
會一堆人拿油桶從機車吸出來裝油,
但換電系統可以月繳899元騎到飽,
可能是廠商經過經算的結果,
認為這樣還勉強可以支撐,
畢竟充電費相對於油價,
還是低很多的,
況且一個月機車能騎超過一千公里的人也不是很多,
一台機車一次也只能裝兩顆電池,
沒辦法像汽油一樣漏出來再無限裝填。

alazif wrote:
這麼說你是睿能高層,否則怎麼知道玩不起來...(恕刪)


我是從你的回覆的言論,邏輯推論而來,
月租費含電池粍損,沒月租費就沒人負擔電池粍損。沒人負擔電池粍損,電池壞了就沒得玩了。
電動車也可以很耐用emoving里程5萬公里達標
劉德剛 wrote:
你不覺的這裡有個大bug嗎?
車主可以利用這個bug,
只付少少的錢,
就可以一直租兩顆電池在車上,
廠商永遠沒有辦法回收這顆電池的成本,

這一點我跟樓主回覆過了!
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通,
如果是計次收費,
容易會有道德風險,
換一次兩顆電池回家之後,
就在家充電,
等用到不堪用就丟回換電站,
這樣廠商很快就會倒。
alazif wrote:
.好好想一想,畢竟電車並不靠「電池」來行駛.(恕刪)

其實我並不太同意這句話,
為什麼?
汽油有體積、有容積,
所以裝它的叫做容器,
容器並不對動力的大小有幫助。

但電池的化學作用卻是直接影響動力,
當化學作用終了後,需要靠電力再次激活,
每被激活一次,壽命就少一次,
可以更準確說,
電車的動力來自電池的壽命。

所以我不太認同電車不是靠電池來行駛。
qiyunn wrote:
這一點我跟樓主回覆過...(恕刪)

如果有那間廠商可以隨時提供滿電電池,
那計次收費才有人買單,
以睿能在尖峰時間常換不到滿電電池來看,
根本無法計次收費。
何不對外開放市場,讓市場自由競爭、更加便利?如同國外電車充電,就像為手機充電一樣簡單,用多少就繳多少電費。

Pasadena wrote:
何不對外開放市場,...(恕刪)

又沒人說你不能學睿能,不多燒個50億就好,事實上就是台灣人沒人願意做,人家做起來了才在那邊說怎麼沒開放市場,有能力就拿錢出來燒。
alazif wrote:
電車是靠電來行駛,油車是靠油來行駛。
而儲存油料的容器叫油箱,儲存電的容器叫電池
加了油不用會揮發,充了電不用一樣也會慢慢流逝
在我看來,並沒有不一樣之處


因為你只舉出"相同"之處卻故意忽略"不同"地方
而這"不同"就是導致計價無法直接類比前提
所以你所謂兩者"並沒有不一樣"之結論
在旁人來看其實是"不相同"有者明顯差異
也就是盛裝石油的油箱成本相對甚低時限很長
而盛裝電的電池容器本體會隨時間衰減故成本較高

假如你認為在你看來放東西就可以當成"相同"依據
那就請解釋兩者在物理特性使用年限明顯不同之處
在你眼中卻無關成本這事

alazif wrote:
加油就是一種依里程計算的預付制,既然如此那為甚麼睿能不採這種方式來計費
至少跟現行的消費習慣無太大的差別,推行起來也較無阻力。
別說電池的耗損,你用月租就沒有耗損?睿能就沒有把耗損的費用加在月租裡?
好好想一想,畢竟電車並不靠「電池」來行駛


兩者特性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
特規與通用買斷跟租賃
本質不同差異性大的東西方式卻要一樣?
你眼中無視這些沒關係
問題是人家認為有事所以就是不要一樣
你的"既然"看起來現實就不是"如此"
所以你的結論就是錯的
在這題目中睿能只用它家電池裝電當成動力來源
不接受其它相同用途卻非本家電力容器
兩者幾乎是等號了

而定價方式與策略不只是單單反映成本與利潤
還包含營運方針與走向等其他因素
改變計價單純光以電量來看技術上當然沒問題
但是不能滿足其目的或迴避某些問題前提下
它根本就沒有必要改

打比方說電信業若全面取消吃到飽
讓某些人多付它本來就用不到的量的月租費用
其他相對用量較高者自然會提高使用成本多付錢
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
沒有月租能估算無法定量收取部份
自然整體流量單價就直接提高
打多少用多少以前就是如此
而如此一來就無法讓用戶提高意願使用網路提升利用率
產生更多大筆資金建置之設備閒置無法獲利的風險
因此要討論價格設定就不能用"單一面向與角度"來看
尤其是過於本位主義只以自己需求論
那是對你有好處可對於業者不一定也會有
既然"沒有"那自然就不會"如此"

說這些不是在反駁你想要什麼方式這部份你高興就好
重點是在說某些考量思維不要過於自我為中心與狹隘
對你好的方式不一定就對別人或是對業者好
相對地業者就是認為對它不好或無法自然就不相同
所以強調對你好一直提應該可以相同這有甚麼意義?
有權要負責的又不是你
你圖你的便宜那是你權力可是人家沒配合的義務
假如你認為立場能決定一切也能決定是非黑白道理有無
那請自便
alazif wrote:
電車是靠電來行駛,.


加油就是一種依里程計算的預付制,既然如此那為甚麼睿能不採這種方式來計費

..(恕刪)


看完您意見,想隨加油方式一樣,用多少計價多少,您應該是為低里程發聲,不想要最低門檻,捨不得299元騎不到100公里。

這點之前討論過了,基於商業成本,長期低里程的,屬於單價較高的。每月100公里以下,甚至不到50公里的使用者,單價是比高里程使用者高的。

這點應該不難理解,而且該公司應該請人精算過成本而定價的,如果您真的捨不得299騎很少,請放棄GGR,改騎自充車才划算。超低里程者,如果捨不得299元,請勿覬覦GGR的高性能。

前面有人説過正常使用下,不會有極端例子,根本不用設計低消門檻。在此,小弟忍不住舉以前舊文説明,以前舊文曾經有人開玩笑試想如何打敗GGR公司……找雄厚資金,買下一萬台G2,然後不騎也不付月費,卡住一萬組電池不能流通………當然,當時大家笑稱要八億,沒人會這麼做的………如果没低消,不就是更加縱容自私自利。
  • 3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