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兒~* wrote:
如果政府有心想要留住資源改變現況,應該聯合企業扶植國內既有產業。
為何會將台灣人的資源拱手讓給一個"外資",且合法運作?
為何不扶植一個不是電動機車界龍頭,中華機車Emoving,而是一個沒交通設備經驗的新創公司?
政府用各種關稅及檢驗等相關規定,
卡住進口車輛,並扶植兩陽數十年,
這些具有豐富經驗的傳統機車製造商,
不知道有沒有因此做出什麼亮眼的電動車?
E-moving也靠環保補助金賣了這麼多年了,
雖然身為電動車佔有率最高的廠商,
但一樣沒能推出任何可與燃油機車相比的車款。
他交換站、充電站也佈了許多地方,
但宣傳不足,沒什麼人知道。
政府早在十年前就到處設置充電站,
就是因為這些廠商不給力,所以充電站淪為蚊子設施,
幾乎沒人使用。
這些結果,證明過去的商業模式不可行,
所以才有人另闢蹊徑。
何況GGR除了合法的環保補助金之外,政府哪有花什麼錢?
交換站都是它自己花錢蓋的。
往好處想,
若沒有GGR的貴,
又怎麼襯托出其它廠商的便宜?
也許因為GGR的關係,
讓其他人重新關注電動車,那也是好事一件。
市場永遠是越多廠商越好,競爭越激烈對消費者越有利,
從來沒有人想著要把LV, Gucci趕出台灣,
只因為這些精品賣得太貴的。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