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0728 wrote:以手機來舉例要不是手機有防水和整體造型的考量可換電池肯定比只能充電好用 機車一樣有整體造型的考量啊.若以手機的經驗來講 終究還是要走向固定式的電池設計.好處:1. 可以充分利用畸零空間(e.g. 腳踏板底下)塞電池2. 散熱機制比較好設計 (相較於用石蠟相變化 可直接拉氣冷水冷 效果更好)缺點就只有一個 要處處有充電樁eMoving做不起來 說穿了就是在公用充電樁設置上 不夠兇
song945 wrote:等未來到的那一天再說...(恕刪) 充電車雖然其使用成本比換電系統的低,但要能有方便自建充電插座的環境,充電車市佔率才可能往上爬。在家即可滿電出門,在外面僅需補電即可。但……這個充電車碾壓換電系統的未來,五年內都不會來。換電車廠也不用緊張。
btopia wrote:缺點就只有一個 要處處有充電樁 缺點只有一個???不是吧換電池幾乎一分鐘內都可以完成充電要多久?換電池只要路線上有換電站幾乎等於有無限續航力充電機車呢就算滿滿的充電站你可以充一分鐘就出發嗎手機不能換電池但還有行動電源插了可以繼續用充電機車呢續航的問題在電動汽車上還好大部分人連續開車頂多2-3小時就會休息(人也要休息)充電但充電式電動機車續航讓你騎頂多一個小時就強迫你休息了
以充電來看,閾值其實可以考慮1.電池容量上限2.充電樁及自家充電的時間如果電池技術不夠,閾值卡在車輛上自然是性價比不高如果電池技術足夠,閾值卡在充電點問題就不會大,因為共通規格可以容納不同的車輛,也不需要依照電池容量到下限才進行充電或超充。而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及行動預定,在停留時間長的位置充電,跟在家充是類似概念。甚至可以做,智能的充電網,顯示可使用的充電點,配合導航指引或預約。手機只能待機+使用4小時的話換電池或自己需要購買外掛電池及找電源充電但是,一體化內建電池的手機通常電量規劃在3~4000mAh或更多,自然能應付4小時以上使用,8小時以內還要充電。運用不是叫你用到低電量再充電。
tengai225 wrote:狗肉想跑200公里,每度電騎28公里,很簡單答案是200/28=7.14kWh目前四顆交換型電池拆殼、改扁平電池包放在腳踏龍骨下,車身空間全部釋放,一台充電型可實跑200公里又支援快慢充的電動機車就完成了 我覺得不可能一個人騎至少也要換電兩次以上就是六顆電池的電量,很勉強到200km還不能太快,上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