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台灣這些油車廠吃素的嗎?每家都想挖大餅,看到睿能收月租心中五味雜陳但自己又生不出同規模的換電系統,如果油車大賣需要跟gogoro合作?這些車廠當初如果是要蹭知名度,就不要嫌人家分的少看看Aeon之前油車銷量多慘,現在靠電車還能拉回一些但高層受訪字裡行間卻是...真想跳脫PBGN可以停止合作不想共生,可以試著砸錢自己做智慧儀表不是有跟三陽合作,車咧?一家獨大也是靠這些油車大廠不爭氣才有機會,講這些有用???
Pmes9866 wrote:這是到七月為止電動機...(恕刪) 電動車產業在整體車業算是剛起步的產業,本來就需要時間沉澱。Gogoro 提早至少五年的佈局,這個差距不是其它車廠能馬上追上的。所以這樣的結果其實很合理。其它車廠也必須持續推進,拉近與Gogoro 的差距,才會反應在銷售量。宏佳騰是最好的例子,即便與山葉大約同時加入,但是宏佳騰在產品開發、布店企圖就是比較用心,把電動車當成主力產品,自然會反應在銷售量上。各車廠必須找出產品區隔點,就能產生更多的變化。電動車的對手是油車,這個市場還很大。加入聯盟是要把市場做大。如過其它車廠無法在服務、維修等增強力度,那麼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這需要時間轉型。Gogoro 的對手是油車不是PBGN,兄弟爬山各自努力。Gogoro 必須繼續當箭頭衝市佔率。這是責任,當市占率加大,整個PBGN也會跟著變大。所以不必把其它羽翼未豐的小老弟當初Gogoro 的責任,Gogoro 不必對他們退讓,因為那是把電動車市場搞小的笨想法。相反地,Gogoro 必須加強銷售力度,搶食整個機車市場。
PBGN提供的是換電池的基礎建設,各廠要自己研發車只用PBGN的電池,或是像山葉只換殼連車輛都交由Gogoro生產都是各車廠自己的選擇。我去年底買電車,主要的考慮就是換電站地點跟維修中心在哪裡?換電站位置不用說一定是PBGN,我家這個行政區就只有Gogoro有維修中心,宏佳騰、PGO、eReady的據點都離我家有些遠,要不然這三家的車也不錯。如果光陽的IONEX 3.0在我買車前推出,並且在我家附近有維修中心與足夠密度方便的換電站,我也有可能會選擇買IONEX 3.0的車。光陽這次推出的車與電池、資費都可以接受(不過車價我覺得有點高),但是光陽之前放生與各種成為泡沫的豪語讓人對IONEX有很大的疑慮!才會在這次3.0修正路線後銷量仍然疲軟,相信很多人都在觀望!各車廠投入多少,開了多少間門市、多少間服務據點,品牌光環有多少?沒有人想買以後會被放生無路維修使用的車,車主對哪些車廠有信心?這些都反應在銷售數量上面,呈現這樣的分佈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