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305漳泉 wrote:
政府連二行程機車都...(恕刪)
据印度政府智库NITI Aayog的一位高级官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透露,政府将在一周内考虑出台补贴、减税等财政激励措施,包括对成功竞标者减免进出口税长达8年,最低替代税减半等措施。
为确保及时建立所期望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预计政府招标和项目完成时间表将是十分严格的。
官方报道称,“NITI Aayog必须在内阁批准后的六个月内完成竞标,中标企业必须在2022年之前建立生产设施,之后他们将获得8年,即至2030年的激励措施。”
政府已经向各州寻求有关土地供应和电池制造商之间合作的建议。整体而言,政府可能会确定5-20个地点,有意竞标的企业将被邀请在入围的地点建立电池厂。
++++++++++++++++++++++++++++++++++++++++++++++++++++++++++++++++++
看看以前被大家笑的印度政府現在怎麼推動新能源車吧. 台灣搞不起來嗎?
還是繼續關著門讓舊產業繼續苟延殘喘, 十年後被人一鍋端吧.
---------------------------------------------------------
印度力推機車電動化 機車大咖高喊「凍未條」
2019-06-25 01:40經濟日報 記者黃嘉洵╱即時報導
在印度當局日前加速推進電動化轉型的時限後,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及電動化成本高昂,讓英雄(Hero)及百吉發汽車(Bajaj Auto)等當地機車大廠大喊吃不消。
印度政府智庫Niti Aayog上周提議,2025年起銷售的所有150c.c.以下機車,必須全面電動化。智庫官員上周拜會英雄、百吉發及TVS Motor等機車製造商,要求這些業者在15天內制定轉型計畫。
這項提議宣布的時機,適逢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印度誓言要在全球走向乾淨能源之際,致力於減少石油進口並減排。印度在2月批准了一項計畫,支出14億美元補助電動車及油電混合動力車銷售。印度的二輪交通工具市場規模在全球數一數二大,超過75%售出的車輛為機車或腳踏車。
然而,Niti Aayog所制定的時間表也讓業者提出示警。英雄和百吉發警告,智庫Niti Aayog的目標可能野心太大,呼籲當局應立即關注基礎建設及成本,而這正是印度車輛走向電動化的兩大阻礙。
英雄機車24日在孟買證交所的股價一度下跌2.5%至一個月最低點,百吉發股價一度跌抵四個多月來低點,TVS Motor則最多跌5.2%。
百吉發董事長Rajiv Bajaj表示,他樂見電動汽機車及配套的財政措施,但目前要價每千瓦小時(kWh)250美元的電池價格,對消費者而言太貴,要降至每千瓦小時100美元,才能讓普羅大眾較負擔的起。此外,若電池製造廠每年保證能從機車業者獲得200萬組訂單,才有「數量才足以證明投資合理」。
TVS Motor董事長斯里尼瓦桑則指出,隨著印度停止向西亞的主要石油供應國進口石油,大幅轉向電動車,只會促使印度更加依賴中國。中國的鋰離子電池產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他也說,電動機車的價格可能比傳統機車貴上80%。
這些主管警告,躁進推動電動化,也可能不利政府明年4月推出的Euro VI排廢標準的計畫,因為消費者可能選擇先不買,等待新的電動車產品。
加爾各達及一些地方,還有三輪計程車,甚至在偏遠地方還看過騾車,很環保....🤔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這種地方告訴我停油車,反正我是不會信...
政府應該針對油車廠訂定生產(或掛牌)電車/油車的比例,且每隔一兩年這比例就需調升,如比例未達標者,明年該廠商可生產的油車限額,將是當年掛牌的電車數量乘以比例的倒數;舉例來說如果109年規定電車/油車比例為2:100(即每掛牌2台電車則當年度可掛牌油車為100台),反過來說若當年廠商生產10000台油車,則必須掛牌200台電車。
如果在下半年或是快到年底,廠商為了確保明年可生產的油車數量,就必須讓電車的掛牌數量達到法定的數,那市場會出現的可能會是促銷、降價銷售給個人、公司行號或是租賃業者(起碼補貼的錢不需用到納稅人繳的錢)。
當逐年調升電車/油車的比例,讓車廠有穩定的成長與轉換的實力,也讓油車逐年的汰換掉,是不是比政府一刀斬的狀況會好些呢?
lawrence.p wrote:
個人有個政策的建議,不知道可不可行:
政府應該針對油車廠訂定生產(或掛牌)電車/油車的比例,且每隔一兩年這比例就需調升,如比例未達標者,明年該廠商可生產的油車限額,將是當年掛牌的電車數量乘以比例的倒數;舉例來說如果109年規定電車/油車比例為2:100(即每掛牌2台電車則當年度可掛牌油車為100台),反過來說若當年廠商生產10000台油車,則必須掛牌200台電車。
如果在下半年或是快到年底,廠商為了確保明年可生產的油車數量,就必須讓電車的掛牌數量達到法定的數,那市場會出現的可能會是促銷、降價銷售給個人、公司行號或是租賃業者(起碼補貼的錢不需用到納稅人繳的錢)。
當逐年調升電車/油車的比例,讓車廠有穩定的成長與轉換的實力,也讓油車逐年的汰換掉,是不是比政府一刀斬的狀況會好些呢?
立意良好, 但不可行.
看一下模型車大廠的卡卡模式就懂了, 論壇有文章可以參考.
不然就不會推出一堆低階的電車海了卡低標了.
只能說, 心態健全的, 不用你督促, 自己就會去開創.
反之,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是不是一刀斬, 大家清楚的很, 很多政策宣導太久了.
抵制的就是抵制, 因為不想改變, 也覺的沒必要改變, 單純就是即得利益者.
也不在乎環境的變遷, 消費者的利益, 反正自己有錢賺就好了.
※ 當選擇夠多時, 市場自然就會淘汱掉不適合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