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印度電動機車需求,台廠9月開賣,要14個來3000,可怕的需求。


卡爾馬克斯 wrote:
帥董將建立大東亞電...(恕刪)


好熟悉的場景,位子沒坐熱就又跑去下一攤發大財......
2018年2月開始汽車和摩托車每年的增長率要從現在的0.25%減至為零,
有報銷的的車輛才能有新的車牌配額。

Dyson已經確定將首座生產工廠設在新加坡,2018 年12月開始動工興建
預計 2020 年完成建廠,目標在 2021 年正式推出電動車產品。
這起電動車設廠案包括在 Dyson 總額 25 億英鎊(約新台幣 1005 億元)的全球新科技投資計畫中。

farside wrote:
好熟悉的場景,位子沒坐熱就又跑去下一攤發大財......

到底是多元發展?
還是沾醬油?
就讓我門繼續看下去

freedan wrote:
狗車明年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

我只知道你每年都這麼說
你可以一直說下去
也可以每年都看到
只要活久一點

chanp wrote:
2018年2月開始...到底是多元發展?
還是沾醬油?
就讓我門繼續看下去 (恕刪)

還能看下去算不錯了

狗車明年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
CLA45 AMG wrote:
光陽在6 個印度城市當中,每個城市會有 40 個充換電設施,其中 14 個是能源交換站,26 個則是人工換電站。


一個城市只有40個充換電站
還26個人工14個能源交換站
這數量夠嗎....帥董

況且我認為這些應該是
與當地企業或物流公司簽約
公司專用電池站吧
套用大陸那套模式
很大的機率不對外開放
一般民眾沒機會用

零售市場還是掛鴨蛋
真的有那麼驕傲?
台積電=代工王者
A5=量少質精

我怎麼覺得哪裡怪怪的。
印度前十大城市

面積從300多平方公里到上千都有

40個...

應該要加很多油

不知道當地電力充足嗎

會不會常停電....

沒電是要充心酸的...
如果是真的,當然很替國產企業開心。

但是我有些疑惑,就是在國內目前也不算開出亮眼的業績,加上有對岸幾家更大的電動車企業,我較為保守看待。

以前光陽當然有其KNOW HOW,我相信。問題這些年來,對岸車廠大小幾乎大過於光陽,競爭問題大不大?

除非今天台廠真的得到印度唯一的關注,東西也的確好過對岸,競爭力上乘,我一定很替台廠加油及開心。

畢竟台灣有些媒體的新聞,不太中立,有時候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只能保留態度的看了。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台積電....@@ 噗!我笑了:)

能在印度發光發熱當然是件好事

但依照以往幾次雷大雨小的經驗

加上企業本身又缺乏宏觀格局

所以我是不太看好啦!

freedan wrote:
醜不隆咚的,哥斯拉還差不多

哥斯拉沒有香腸嘴。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