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77727 wrote:
現在的政府天天在搞環保,不管我們年輕人吃不吃得飽,所以我餓得發昏忽然想到一個問題,蔡政府要推2035全面電動車,但是目前民生及工業用電都不足了,萬一大家都電動車,電從哪裡來?
這不是問題有足夠需要就會有電
方式自然有很多
除了一些政治廢話以及意識形態作繭自縛自絕後路外
實際上是可以應付的
seven77727 wrote:
是要用很多很多乾淨的煤火力發電來給電動車用嗎???
這是人民共業集體選擇導致
某些人自認比能源專家還專業
而有些人認為不認為這是個問題
自然選擇代議時就不考慮此點這無解
至於要用甚麼方式產生電?
基載不是核能就是燃燒
要燒不是燒煤就是油跟天然氣
很多是要多少?
請自己換算
seven77727 wrote:
為什麼?是要把空氣污染統一集中管理排放嗎???
環保只是因素其中之一
用"電"當能源這單一規格能適用更多實際上應用
目前的技術問題是卡在電能"儲存"上
因此有些水力發電會夜間用電將下水位抽至上水位
這就是儲存能源方式之一種
要轉電能是因為其產生方式之來源不是只有單一
不用過度依賴本地不產或有形之資源
另外這也是世界共同趨勢
若有更多應用技術突破就較不受石油輸出國能源箝制
煤多就燒煤日頭大就搞太陽能有風有潮汐有水力都行
再不然還有核能能玩
這些都能將風險與對石油依賴度降更低
seven77727 wrote:
真的不懂,之前限電公務員不准開冷氣,萬一又限電,是不是不能騎車或開車???那限水是不是就不能喝水???求解..謝謝
當對電依賴度更高更深自然會有對應做法
就跟"萬一"沒水喝人會死自然就會改喝尿
當然你會說不只有萬一可能還有萬二萬三萬四那該怎麼辦?
只能說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因為多數人會將寶貴精力與時間在可能性較高的問題上
很少人會去針對"萬一"的可能就去設想與解決
除非是其嚴重性不可逆或無法承擔以外
所以你覺得"萬一"很高一定要如何如何
那自然是你自己去想方設法解決
一般作法是加設電廠或加開基組加大發電量應付
最後假如你是想求知求真相求討論求客觀及可能性
思維順序應該是先求出各種可能性才去推論得出某合理結果
而不是先預設結果在選用想要的可能並把其他可能全排除
那這樣一樣是在...說幹話
因為某可能就只是個可能不等於事實也就不等於必然發生
死守某結論直接當成事實那叫做"鑽牛角"
而只侷限於導向結論的某可能預設框框中那就是"死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