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在現有的換電站跟電池架構之下,未來黃牌Gogoro的可能性?

hx135cb750 wrote:
電動重機 ZERO...(恕刪)

你找來做例子的這台Zero 60ps用13度電池,以113km/h的速度巡航能夠跑113km


如果這樣的話,我覺得如果設計一個馬達剛好超過40ps,應該用4~6顆電池也能做出一款實用的車型
畢竟gogoro還是有換電系統可以延伸續航力,不一定非要在一組電池上爭高下

如果設計一台黃羊,極速頂多130km/h,80km/h的續航力能有80km,我個人就覺得勉強可接受了
其實困難的點應該是在於台灣的法規要40ps才能掛黃牌吧,要不上述的性能應該不用40ps也能辦到
你看Zero 34ps 6.5kwh的那台,用89km/h可以跑71km,其實跟我說的規格很接近呢
而6.5kwh其實比5顆gogoro電池的總電量還低一些
更別說Zero這台沒電了只能等充電,gogoro換了電池馬上可上路,實用性自然更高

gogoro只用9ps不到的馬達加一組電池,gps速度也能到90km/h以上了
當然馬達馬力加大電池變多車子自然變重,續航力當然也會低落的

只是問題回來了,即使技術面沒問題,睿能會只為了配合台灣的法規,而去開發這樣的一台車嗎?
開發重機不如開發像 YAMAHA Tricity 125 三輪

強調舒適性及安全性, 剎車雙腳不用落地

壓低價格, 續航力短一點都沒關係

白牌都做不好了
還妄想一步登天啊
我覺得不如研究如何不領補助把車子做到有人願意買才是真的

EthanTs wrote:
開發重機不如開發像...(恕刪)


三輪車銷售數量慘不忍睹
這是挖坑給人跳阿
三輪銷售慘是因為價格高昂, 近三十萬

三輪當然不是短期重點, 應該是多年後的事了

Tricity 125 歐洲只賣 $4000 歐元 不到 14 萬台幣

絕望神豬 wrote:
白牌都做不好了還妄...(恕刪)

做不好?那請問又有哪台電動機車做的比它好呢?光會酸就會有好產品了嗎?
什麼叫妄自菲薄你懂嗎?
補助又不是只有ggr的車可以領,就算你買新的油車只要有舊車也可以領舊換新補助吧?

EthanTs wrote:
Tricity 125 歐洲只賣 $4000 歐元 不到 14 萬台幣...(恕刪)


可是這位朋友....

14W在台灣可以買近兩台旗艦125~12吋車了
基本上四顆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太多顆也不附合簡易快速更換的理念。

1.電池容量影響到的是續航力,30KW的黃牌用現在的電池兩顆,全輸出應該不到5分鐘就把電用光了,電池能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把電放光那就各憑本事了。

2.充電與交換系統並存 : 要能有效利用機車的每個空間,交換式有最大的缺點就是體積形狀的限制,製造不同的電池也行,但不附效益。如能再把其他有效空間裝滿電池,交換式電池的角色等同於鑰匙,也能在應急時使用,而續航力則靠內建電池來延伸。

3.內建電池配合家用充電,對於要推的智慧電網也是種貢獻。電動汽車電池用於電網也是這樣,如果一部汽車就等於一個換電站的容量,家家戶戶都有一部就非常驚人,但實現困難,打碎成機車的小單元來實現也許會更有機會,這應該也是GGR的夢。前瞻基礎建設如果有個智慧電網的規劃才會是電力問題的長久解決方案。國外都有大型的儲電廠,國內不做也許有其他的因素,但政策如果太空洞,遲早會被看穿。智慧電網無法一觸可及,也許若干年後便利商店=充電站時,那是幾萬座充電站的規模,如果一座100KW, 兩萬座就是2MW的等級。政府應該對設有充電站的電家做稅金減免,或是台電來優惠電價,並加入投資電網。到時候應該會是個政府店家台電消費者產業五贏的情況。

4.電池的容量與重量習習相關,除非使用完全不同的電池技術,但那應該不是五年十年能辦到的。一般人可能10kg算OK, 15公斤可接受,20公斤可能搬完四顆就手酸了。推出不同容量的電池也是另一種選擇,且客群也可以分開,有些人不一定喜歡一顆20kg的電池,另外可以增加整體換電站的儲電量,對實現電網的目標一致。

5.如果GGR的夢想是智慧電網,換電站就不該有城鄉的差別,因為沒換電可以賣電給台電或店家,幫台電儲電。期待台14線台14甲都能佈滿換電站,不用再用車載GGR上合歡山及其他山區偏鄉。因為台灣很小,小到不應該分城鄉



兩顆,四顆,再與內建電池做組合,會是個不錯的做法。不過GGR與政府及台電的密切合作才能讓智慧電網得以實現。期待換電式黃牌及紅牌GGR的到來,加速改變台灣的電網,讓台灣更有競爭力,讓台灣廠商有電可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