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即使解決運送與儲存的問題,製氫還是太貴


氫氣不貴,石化製氫很便宜的,只是仍是算石化業汙染。
氣冷式核能高溫製氫基本上成本將大幅降低,成本是水跟核能而已,
所以成本與汙染將同時解決。

要相信科技的力量,還有.........中國大陸的決心。

eagleeagle wrote:
那麼核能製氫技術加燃料電池用在汽車上就有機會進行超大規模的減碳運動,
甚至您可以把核能製氫技術與燃料電池看成最有效率的地球環境救星之一。


1.核能製氫技術加燃料電池汽車
2.核能發電與充電式汽車

我覺得2.有效率的太多,也才有機會取代汽油

凡事還是應該考慮成本
目前只有油電混合(包括插電增程)、純充電值得推動

氫燃料電池車根本第一步就推不動,完全不經濟
日本的未來(氫燃料電池車)是靠政府的補貼,車補貼燃料也補貼加氫站也補貼
不然根本沒法賣,光燃料氫價格就遠高於汽油價格
更不用說氫燃料電池車性能根本就不好,誰要買啊?
eagleeagle wrote:
氫氣不貴,石化製氫很便宜的,只是仍是算石化業汙染。
氣冷式核能高溫製氫基本上成本將大幅降低,成本是水跟核能而已,
所以成本與汙染將同時解決。


大規模製氫能靠石化製氫嗎?
據我說知石化製氫只是石化工業副產品,要把氫拿來當能源,靠石化製氫?
有那麼多石化製氫嗎?

靠氣冷式核能高溫製氫?光聽到核能這兩字,我就覺得大規模製氫不太能靠這玩意吧?
還不如核能發電來用,用充電車經濟的多

簡單的說
充電車只要解決一個電池問題,電力網路早就充斥你我周圍

氫燃料電池車要解決從無到有的n個問題,根本就不切實際
這跟對岸要力推與否沒有一毛錢關係
搞一個事倍功半的途徑,對岸又不是人傻錢多


又另,這個常溫常壓的氫燃料
通篇沒有說明成本幾何
日本的氫燃料填充站目前是高壓容器儲存與運送
相同能量的氫燃料到底哪種方式比較便宜?

又另,這種常溫常壓的氫燃料電池車
會不會造成車輛的製造成本再度增加?


yungsheng_us2001 wrote:
目前只有油電混合(包括插電增程)、純充電值得推動


不要只談目前,要看未來,期待未來。

我家兩台車,一直沒換新車不是錢的問題,
而是等待我要的電動車上市,還有明年半退休後自己蓋的房子,因為這樣充電才方便。
yungsheng_us2001 wrote:
靠氣冷式核能高溫製氫?光聽到核能這兩字,我就覺得大規模製氫不太能靠這玩意吧?
還不如核能發電來用,用充電車經濟的多

氫燃料電池車要解決從無到有的n個問題,根本就不切實際



大規模製氫靠石化當然不行,
所以日本考慮的是在全世界最大的最好的阿根廷風場以大規模風力發電進行電解水來製氫,
中國則更實際,以核能製氫,大陸要埋核廢料沒有土地與核汙染問題。


2017年大陸商業燃料車要開始上路試運轉,用的就是最新的氫能儲存技術,
您覺得實不實際?
所以實不實際已經不在討論範圍內。


其次,核能製氫家上新的儲能技術,成本將能完全進入商業領域。
核能會產生高溫,核能發電機組必須用水冷卻,
但是一是造成近海的珊瑚死亡,二是這個冷卻動作浪費掉大量的核能量。
現在這個核能量得到更好的應用,不再浪費,
所以應該更有機會將製氫成本降低到完全的商業應用,
而不是如您說的沒有效率。


題外話。
1980年左右,我當時看科學月刊雜誌,美國想要消滅地底燃燒已經不知多少年的煤礦層大火,
那時有考慮用水,但是有科學家擔心下方是悶燒狀況,
溫度不知道是否達到可以分解水的程度,如果是,可能燒得更厲害,
現在地底大火不知道熄滅了沒?

我支持氫能源,環保救地球。只要中國有決心,什麼都可能,成本更是大幅降低。現在的電摩就是一例。
eagleeagle wrote:
2017年大陸商業燃料車要開始上路試運轉,用的就是最新的氫能儲存技術,
您覺得實不實際?


試運行、只租不賣.....這兩種模式讓我發毛

現在我只認為豐田未來是真的推出市場的氫燃料電池車
雖然產量被控制的死死的(全手工,一年七百台)
但起碼是正式的出售品

試運行........不實際啊

中國化工報2014/9/9這項技術就已經見報,說實驗室已經完成技術
等待量產

http://news.qq.com/a/20140909/053744.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兩年多之後,這幾天誕生了第一台樣車(是台大巴士)........



yungsheng_us2001 wrote:
中國化工報2014/9/9這項技術就已經見報,說實驗室已經完成技術
等待量產



兩年多之後,這幾天誕生了第一台樣車(是台大巴士)........




不就說您太急了嗎?

製氫技術剛完成,能要求兩三年內就大量建廠大量製氫嗎?
蓋工廠要時間的,何況是核能廠,氫能儲備技術也是一樣要時間準備工廠與其他細節。


樣車為巴士,很正常啊!


公家先測試一點問題都沒有,總不能政府生產私家轎車與民爭利吧?
測試完畢就是技術轉移給民間進行生產,又花一個時間。
更何況除了豐田,賓士、BMW也都有燃料電池車計畫,這一點都不是需要關心的問題。
真正的重點是低成本、無汙染製氫技術完備了,氫能儲存運送問題解決了,
業界最大的兩道難題都排除後其他就是小事情。
這整個新的氫能的發展影響不是大,而是震撼性的。
300L跑300KM那台嗎?

成本效益也太低了

還要準備核電廠做氫轉換
本人解釋幾個基本概念,

一,氫氣本身不貴。顯然,棄風棄光很厲害,這些垃圾電一錢不值,用來電解水,生產的氫氣不貴。

二,氫氣的貴,正是由於運輸和儲存成本很高,安全風險成本很高。所以,如果能象運輸汽油和儲存汽油的成本。氫氣價格一下就會下來。而常溫常壓儲存技術,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安全性,二,經濟性。

三,目前燃料電池的問題之一是,比功率不夠大。所以,目前的燃料電池,只是用作電動汽車的增程器。

四,使用燃料電池而不是使用石油,還有一個好處,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問別人買石油,不僅錢被別人賺去了,而且還要受到可能的石油訛詐的風險。而使用燃料電池,整條產業鏈在自己這裡,自己賺自己的錢。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算貴一點,也是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五,其實,我們現在並不需要談論製造氫氣的宏偉目標。目前,在化工冶金等行業,零碎的氫氣有很多,正是由於儲存和運輸問題,都放棄了。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垂手可及的氫氣收集起來。就已經可以提供幾百萬輛汽車使用了。

六,目前還有最後一個難關是,白金催化劑。本人看到多篇關於新型催化劑的文章,實踐結果都不滿意。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