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如何有效推動 電動機車


ddcatt wrote:
公版電池是不可能的,
光是電動機就各種電壓規格,你要串多少並多少以誰為準?
換電池也是不可能的,
鋰電池壽命無法預測、也難以準確估算,
你要拿你剛買的新電池,去電池站換一顆別人不知道操幾遍的舊電池?
我還寧可自己充、自己保養。

至於廣設充電站這種事,
除非充電速度超快啦,這部分要等技術突破,
否則一台車一占就是幾十分鐘到幾個鐘頭,
你要多少充電器、多少停車空間才能應付?(恕刪)



不認為

1. 公版 可以3種
2. 電壓 可以3種
3. 換 是換買"量" 不是"飽"好嗎!!
4. 政府補助電瓶維護~~~~ 總比補助2萬強
(機板記憶使用狀況)


沒那麼困難吧?

問車種車價比較的自己先去問~~~~~~~~~~~~~~~~~~~~~~~~~~~~~再來發問
dor123 wrote:
1. 公版 可以3種
2. 電壓 可以3種
3. 換 是換買"量" 不是"飽"好嗎!!
4. 政府補助電瓶維護~~~~ 總比補助2萬強
(機板記憶使用狀況)


公版三種,電壓三種,那是九種電池?
每種再擺十來顆供人換,
變成電池牆奇觀。

補助電瓶維護更難了,
鋰電池總不是便宜的東西,
無底坑啊,
而且既然是補助,
那不夠的誰要出?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電池充電時間與成本容量沒解決之前
交換站是不可行的~
宣導短程使用,在停車處廣設插座就好了

購車補助根本不必要,廠商都乖乖的把售價在貼上補助金額賣你
直接開放大陸電動機車進口,就算打死台灣廠商也沒差吧,都為了環保與大家的健康
cdx wrote:
電池充電時間與成本容量沒解決之前
交換站是不可行的~
...(恕刪)


同理, 快充站也稍微算是不可行的.
(想像一下如果電車普及同時有幾輛車要進行快速充電的場合)

交換 + 快充 更不可行.

這裡 "不可行" 要說明一下,
不是指 "不可能",
而是 "目前" 技術或成本有商業應用的難度.

目前最佳方案還是自己在家或公司或停車場慢慢充,
也許偶而應急去快充;
Gogoro 的方式也還算可接受 (如果不在乎封閉系統), 但成本太高 (所以也 "不可行").
ddcatt wrote:
公版三種,電壓三種,那是九種電池?
每種再擺十來顆供人換(恕刪)


自己想 不說了
你越說越複雜

就算9種 也可能再通用~ 只接上 (而不裝入) (別拘泥了) (app查詢那裡有同規格可用的)



補助電瓶維護更難了, ~~~~你講這麼難 政府應該不用推了
鋰電池總不是便宜的東西,
無底坑啊,
而且既然是補助,
那不夠的誰要出? ~~~又不是叫你出


講太多 你也聽不進去
你適合當台灣的官
問車種車價比較的自己先去問~~~~~~~~~~~~~~~~~~~~~~~~~~~~~再來發問
cdx wrote:
電池充電時間與成本容量沒解決之前
交換站是不可行的~
宣導短程使用,在停車處廣設插座就好了.(恕刪)


電池充電時間與成本容量????
怎說不可行?

互補




問車種車價比較的自己先去問~~~~~~~~~~~~~~~~~~~~~~~~~~~~~再來發問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目前" 技術或成本有商業應用的難度(恕刪)


不這麼認為 國家要推的話
所以 這電瓶 問題 由國家來解決
問車種車價比較的自己先去問~~~~~~~~~~~~~~~~~~~~~~~~~~~~~再來發問
dor123 wrote:
自己想 不說了
你越說越複雜
...
不這麼認為 國家要推的話
所以 這電瓶 問題 由國家來解決


"換電" 就會真的變很複雜~

須要公版電池的前提是
使用 "換電" 的經營模式.
但目前除了 Gogoro 這種封閉做法,
我想不出 "換電" 可以成功的任何可行性.
(雖然 Gogoro 的經營模式也很可能會失敗, 但至少比 "換電" + "充電" "可行性" 高多了)


我認為國家也該挑 "可行性" 不那麼低的事做, 那是我們的錢.
除非這事非做不可. (十年內登陸月球?)

你也知道光要不要有公版電池都可以吵這麼大,
顯然如果要國家做還有很長的路.

例如我先前主張
"目前最佳方案還是自己在家或公司或停車場慢慢充,
也許偶而應急去快充"
所以我的看法目前會建議
國家要讓 "自己在家或公司或停車場慢慢充,
也許偶而應急去快充"
更方便, 獎勵/強制設置上述裝置, 甚至國家自己建設這些裝置.
電動車賣不好是因為都市居民充電不便,反而南部到處可見,因為住透天厝沒有充電問題。
不管換電池,拔電池充電都是疊床架屋的設計,增加成本又把使用搞得很複雜。Gogoro的商業模式只能在都會區發展。
釜底抽薪之計就是通過大樓自治條例,強迫大樓強制提供地下室公用電和場地供電動機車充電,並且允許台電在大樓地下室設立收費充電站(插頭),接受小額付款,順便納入智慧型電錶系統。
這樣電動車銷售馬上以等比級數成長。
我們拿最近比較多討論的 Gogoro 來當例子說明
如果在產品/營運模式規畫成 "換電", 會遇到什麼問題..
(我個人認為目前 Gogoro 的許多問題終極原因就是選擇了 "換電")

- 如果賣 N 台車, 必須隨時備妥 N + 0.5xN ~ 2xN 套電池及足夠密度的換電站;
而 "充電" 則只須 N + 少數套電池.

- 由於 "換電" 太複雜, 為降低整個系統複雜度到合理可行的範圍,
可能使用封閉系統是不得不的選擇.

- 接續, 定訂許多使用合約限制 (甚至高額賠款) 也是降低整個系統複雜度到合理可行的範圍的必要 (但顯然不合人性) 手段.

- 由於此系統成本 (包括消費者有形無形持有成本) 高到無法承受損失的程度,
車體/電池設計上必須有相應的對策, 例如, "過度設計" 的電池外殼, "過度設計" 的底盤/電系/車體置物空間,....
(其實 "充電" 車可能也須要, 但必要性沒有 "換電" 車那麼高)

這些都讓成本不斷節節上升~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