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ermin wrote:如果有可設定電壓的分壓充在能預知的行程前將電池充夠而不是充滿而且不要使用最後20%的電量那對電池的壽命應該是最佳解 就小弟使用容量型鐵鋰(0.5C放50Ah)跑大功率截至目前為止的經驗,1C左右放,只能豪邁的放出約70%的電容量,分壓充則是3.5V點到為止
你好,我的電動機車也是鋰三元的電池,目前使用上沒有什麼問題,騎45xx了,每天上下班都把我的電動機車騎到極速,我的電池都用到剩兩格才充電,每個月讓我省下3000元的油錢,目前使用上很滿意,,為地球做環保是不錯的感覺o
kc105 wrote:鋰鐵比較不怕滿電存放 可是不好估算電量 請教版上大大我是鋰鐵二顆上下班單程大概剛好各吃一半的電量下班二顆一起充到天亮偶爾放假出遊會把其中一顆會騎到沒電壽命應該影響不大吧?沒有指望騎到2000循環希望有1000次就好了
其實有些數據都是實驗室出來的您在騎乘時放電量又不一樣瞜我建議您使用定時器操作充電比較安全(依平常看充多久飽電)再來電池盡量控制在20%以上電量騎到沒電容易過耗那電池放久不是怕它滿電是電池放久了原本就會慢性放電跟一般汽油機車一樣放1~3個月以上電池就空空的了正常充放電才是正確操作
kc105 wrote:TES的車只有中華是鋰鐵其他都是鋰三元的鋰電池中華也開始換成鋰三元了因該是鋰鐵回修率太高 應該是三元鋰的比能量更高。所以電池容器可以輕一些。但循環壽命比鐵鋰差多了。差一倍。比如說,特斯拉的電動車,用一段時間,電池的比能量就和比亞迪的鐵鋰差不多了。不過,現在比亞迪推出鐵錳鋰三元,也可以把電壓平台從3.2V抬高到3.7V。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是原材料價格的問題。這個中國大陸太有經驗了。大陸在國際市場買原材料,買什麼就漲什麼。比如說鉛電池的鉛金屬。現在倫敦鉛的價格是每噸兩千美元,上海金屬期貨市場的滬鉛的價格是兩千兩百美元。本來的鉛金屬價格要便宜得多。同樣,鋰材料,澳大利亞前幾天剛宣布漲價一成。所以,中國大陸廠家預計,如果中國大陸投入三元鋰使用,將導致三元鋰材料,鎳,鈷等狂漲,會大大超過鐵鋰或鐵錳鋰的價格。所以,中國大陸或以前的美國,把研究重心放在鐵鋰上面。就是因為預計三元鋰的原材料價格無法承受中美兩國的這種使用量。這段話,也是向大家發出一個信號,大家可以去囤積鎳鈷金屬了。過幾年等著狂漲吧。
中華EM50型的車種其實鋰鐵還有在運作喔以前是由大陸廠商製造,從去年開始已經將電池製造廠改由台灣電池廠商製造瞜這不用說明了吧,品質真的有差!!這邊講太多也無意我想通知大家一點在中華汽車廠買的電動車,如真的沒辦法解決?!我想大家可以去中華官網看,中華電動車經銷商是機車業者的我發現他們技術還比較如魚得水喔!!而且該注意的小細節還比較多如電池(這是電動車的核心)如何保養、車輛如何照顧.....等等諸如此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