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魔獸消暑對策---加裝簡易型散熱板

kalinka520 wrote:
Rico大53度以上...(恕刪)


今早跑完40K 是47度,再多收幾次數據後再塗,好有個比對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kaiman凱 wrote:
我記得R大的是300...(恕刪)


凱大,是這樣的.
當初,R大說要訂購2.5KW的.然後商家說,給你一個3KW的,價格按照2.5KW來算.
後來,我看到一條消息.一位大陸車友稱,現在的行業規矩是,說要買2.5KW的,給你說是3KW的,實際只有2KW,甚至可能還不到2KW(要看什麼公司的,全順的大概不會太離譜).
據這位大陸車友稱,其實,說是多少瓦的,是個偽命題.關鍵是其中的磁鐵疊厚,到底是35MM的,43MM,55MM的等等,表示磁通量的大小,即扭力的大小,那才是實打實的.所以,買到電機馬達后,應該開蓋查看和測量裡面磁鐵的疊厚,那才是真實的技術數據.

電動機車的控制技術,和速度,扭力,電效率,三大參數直接相關.如同考慮坦克的火力,防護性,和機動性三大性能參數的平衡一樣.相互之間是牽制的.
S教授的弱磁提速技術,強調的是寬變速性能.對其它性能,理論上就可以證明,並不是面面俱到的.
目前大家主流的看法,認為還是同步電機矢量控制技術,對三大參數的平衡性能是最優的.S教授也曾提到法國某公司的產品,使用的矢量控制技術,電效率稍微高一些.電效率高有什麼好處呢?一個是能跑更遠.還有一個,按照深圳台鈴的說法,馬達不管是在高,低速度或大扭力的爬坡狀態,馬達相對來說,始終工作在高效點附近.言下之意,無效功最小,發熱最小.那麼馬達不容易過熱.
象台灣這樣的炎熱地區,避免馬達過熱,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而中國北方,冬天時電池性能急劇下降,則是困擾人們的相反問題.所以,設計一輛新車,要用個兩年,春夏秋冬,又是一次,春夏秋冬,看上去都好使,並且電池的衰退程度的數據也出來了,才勉強能說OK的.
板上越玩越大, 小弟已望塵莫及...

不過我的電自向來是控制器溫度>電機溫度, 也就是控制器會達到燙手(有溫度保護), 但馬達不曾燙手.

所以一開始不妨使用大功率的馬達(比自己實際需求高很多), 這樣馬達就沒有過熱的疑慮了.

雖然這樣馬達會很重, 但是畢竟與電池相比, 馬達重量微不足道.

再說, 如果希望馬達輕量化, 應該選擇減速電機比較實在, 不過diy困難, 可靠度較低.

還有, 小弟記得R大有一顆5000W的輪鼓馬達(13kg的樣子), 怎麼不把他請出來?

記得R大有一顆5000W的輪鼓馬達(13kg的樣子), 怎麼不把他請出來?


那顆是13"的,裝上KW-1會很奇怪,而且這樣又要更名為"KW-5"了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我在R大張貼的圖表中,在20M和58M段,看到兩段相當平整(均速)的高速行駛.其中,速度大約是60,功率大約是3KW.
那麼,能效=速度/功率=60/3=20KM/KWH.
所以,R大的車輛,在60KM/H時的能效,約等於20公里/度電.
其它速度段的能效值,則無法得出結論.
原來可以這樣概略的計算,又學到了!

球大真是個寶啊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大陸路上的電動車總數說不定快比台灣人口多,他們的電動車論壇PO文,人才也很多
rico0123tw wrote:
原來可以這樣概略的計...(恕刪)
rico0123tw wrote:是啊學長,我覺得炎炎夏日,電機又不設計成


電機上繞 銅管
我想弄個魔力士控制器盒總成,但需求的人可能不多,但還是想弄一下。

夠想是,其中包含水冷總成,還有外殼受壓擠後會有保險開關會斷開,如側向撞擊時強制斷電,但盒子最後會頗大,不太適合裝機車上就是了。

若是有白痴,傻瓜,呆子,每每跟朋友或保養廠說,好想把自己車搞成油電混合喔,但又被酸的,請私訊我,一起研究啊,兩年前我就想搞,現在只差我要全職賺錢養我開的設計公司,只能抽空搞,其餘早沒問題了,走在最前面,真的很孤獨,我也想照著抄,照著做,但,也要有人可以給我抄........

馬達,搞定...最難支援的控制器.....搞定....電池保護.....搞定.....倒是車子,出乎我意料,並非每台車都能改,兩光車,能改.....好車反而不能改,但,臺灣人偏好兩光車....前天,我多牽了我認為一輩子都不會碰的TOYOTA,唉..........誰叫他後臂兩光到極致,好改,也難怪他那麼便宜.............

我還在內心掙扎,是要繼續改車計劃,還是開我認為唯一可算是車的法國車.......手上開了十台以上的車,除了法系車,其他真的..只能算交通工具.....怎能算車呢.......
小弟的控制器,之前完全沒考量到散熱問題
所以置放在密閉的空間裡頭
冬天都還好,但是現在氣溫飆高,
控制器就開始發燒發燙了

在還沒有開始進行第二次全面升級前
就維持現況,然後再想辦法降溫
好加在,連續測試了二個星期,小弟用的三明治笨方法"好像"有用
試驗結果,不改變上下班路線,全程儘量都滿把騎
鋁殻外表溫度從60度以上降到47度以下

小弟的三明治笨方法是這樣子
把長方型的鋁殻控制器,面積最大的二面,用冰枕(也就是厚一點的水袋啦)給包夾起來
這種方法很笨,且只是外表鋁殻降溫而已
不過,聊勝於無吧!

最近還發現電耗愈來愈嚴重,R大跟我說,控制器可能已經有內傷
看來,可以給自己藉口去養一隻魔獸來玩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