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對樓主的精神,表揚一下! 想要政府的法規或是補助,得要比誰的氣長!
找出相關法令與補助,找到負責的相關主管,讓他們解釋為何要這樣做,是個可行的方法
只是得要有相當的耐心,先祝福你!
至於一般人通常就是只會一直批評政府單位眼光短淺啦,怕東怕西啦,沒效率啦.....
那是因為承辦人員跟你非親非故,幹嘛自找麻煩?? 一不小心就是圖利廠商,因此長期下來,會造就這樣的政府結構並非一日之寒,也不是單人之力,就可以改變!
倒是像樓主那樣,先找到可以push的點,透過願意聽你說話的政府官員,往上push! 慢慢推,也許達不到你想要的境界,但是至少你推動過~
另外就是電動機車的前景在哪?? 未來在哪? 誰能說得準?? 誰要來判斷這產業未來到底會走到那邊,往那邊去??
當年雙D產業,畫的多大的餅,多大的夢,可是敵得過市場的劇烈變化嗎??
shenta wrote:
今天打電話去了經濟部...(恕刪)
shenta wrote:
今天打電話去了經濟部...(恕刪)
很正常阿
現在的政治氛圍就是如此 想補助在野黨就說圖利
之前補助電動車民進黨某立委還招開記者會說圖利裕隆幾百億
結果呢?好幾家都有受補助,那名立委博得好名也沒出來但過歉
1.新竹市環境保護局今年度補助新購電動機車每輛 1 萬 2 千元,名額共計120名,補助期限至102年12月 31日止。2013.05.12
新竹市新購電動機車補助
2.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推出幸福有感的電動機車補助方案,補助購買電動機車者5千元,淘汰二行程且購買電動機車8千元,名額有限,經濟部認可的機車又再補助7千200元起。2013.05.16
宜蘭購買電動機車有補助
nowin wrote:
大陸 行政效率超有效率的
大陸公務員有末位淘汰制度的。有一系列指標(特別是GDP增長率)來考核年度成績的。所以工作壓力也大,官員得憂鬱症跳樓自殺的也不少。
而且,省和省,市和市,縣和縣。。。之間也是有競爭關係的。通過相互比較成績來決定升遷機會。
所以,官員不得不持GDP萬歲的工作態度。當然,副作用也不小。
至於新加坡,其實只是一個城市,容易管理得多。當然,我看新加坡人講話,套路清楚,很舒服。而看台灣的大大小小政客學者官員講話,給我感覺,套路明顯及不上新加坡人。
比如說,我今天看到新加坡人和台灣人各一位講話,
Kishore Mahbubani:知識分子身負特殊使命——想不可想之物,說不可說之話。他們應該考慮一切可能性,即便是令人不快的前景,並讓人民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誠實地討論不受歡迎的看法,是開放社會的關鍵特徵。
「21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台灣最大的悲哀就是「國不成國」。
一,記得阿輝伯作為日本國民時,也沒有為台灣「國不成國」而悲哀呀。
顯然,「國不成國」也可能不悲哀呀。顯然,這個話在邏輯推理上說得有漏洞。
二,科學文化說,
某人的感受如何,要本人說了算,某人做得好不好,要別人說了算,也許別人有說錯,那是自己運氣不好。但起碼有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如果,別人的感受如何,要自己說了算,那叫流氓語言(西方人很忌諱這一點)。
國之本在於家,家之本在於人。台灣包括兩千多萬人,許多別人的感受,不能由阿輝伯給代表了。
阿輝伯也許可以這麼說:當下我最大的悲哀是,當下的台灣「國不成國」。
當然,我很欣賞阿輝伯長大後為自己的信念而奮鬥的精神。只是希望阿輝伯講話時盡量不要有漏洞。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