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蓄電成本


如果蓄電成本如果能壓到電費成本的兩三倍, 電動汽車將大幅取代傳統汽車.


電能動力載具要挑戰內燃機動力載具的缺點不難,難的是要挑戰其優點。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目前我覺得最大的缺點就是充電技術

如果未來有5-10C的充電技術的話

取代傳統燃油車是一定的事

這樣也不用太大的電池

因為電池充電很快 5-10分鐘就充飽一顆電池


不過還有一點也要克服

假設一台車有20KWH的電池 5C充電就需要100KWH的電力

這種電力還不知道打哪來

不然就是開發液態電池

就像加油站一樣 把舊的電池抽走 加入新的液態電池就可以上路了

(好啦我在天馬行空)

lovechocolate940 wrote:
目前我覺得最大的缺點...(恕刪)

這種快速充電技術是有,但目前對電池很傷,電池壽命會急速縮短,反而不划算。
至於電要哪裡來?這就需要大型及廉價的儲電技術,概念大概如下:
充電站建立大型及廉價的儲電(如同加油站的儲油槽),目前有進展的技術有:鋰電池、液流電池及鈉硫電池

各充電站間與發電廠間建立智慧電網,將發電廠多餘的電輸往各充電站儲存(這就省去油罐車的運輸費用,但電力傳輸會有損耗),各充電站也能互通有無,甚至當發電廠電力不足時回送回去(實際上也許送回各地變電所就夠了,這要靠智慧電網的設計)

沒電的車進入充電站充電,充完離開(這部分有待快充技術(電池)進步)

lovechocolate940 wrote:
不然就是開發液態電池
就像加油站一樣 把舊的電池抽走 加入新的液態電池就可以上路了
(好啦我在天馬行空)

不算天馬行空,鋰空氣電池就是類似的概念,換掉用盡的鋰金屬部分與抽換電解液就等同換一顆有電的電池。
terrywan100 wrote:
這種快速充電技術是有,但目前對電池很傷,電池壽命會急速縮短,反而不划算。


這個快速充電技術,其實是指大功率充電技術,記得這裡一位台灣業內人士指出,這個充電器或大功率充電設施,本身就是天價,還要考驗電網的承受能力,也是一個未知數。

原來S大在幾年前就在討論電池折舊成本了。
的確,貴的不是電價,而是電池的價格。
標準的計算方法是,
一度電容量電池的價格?
電池可以循環多少次?
電池在全壽命里一共可以輸出多少度電?
因此而計算出,電池每輸出一度電的電池折舊成本。

舉例說明,
大陸一輛48*20容量的電瓶車,電池以舊換新價格是500元人民幣。
可以循環約三百次。大約可輸出250度電量。等於每輸出一度電的價格是2元人民幣。
考慮到平均每百公里耗電1.5度。價格約1元人民幣。
所以,每騎行百公里的電池折舊費是3元人民幣。電費1元人民幣。總共4元人民幣。
考慮到一般人一天也就騎行個20公里。電費和電池費用不到一元。所以有句話叫:一天一元,瀟灑消費。
lovechocolate940 wro
不然就是開發液態電池

就像加油站一樣 把舊的電池抽走 加入新的液態電池就可以上路了

(好啦我在天馬行空)


釩電池即液體電池。只是液體的比能量較低,而且有一定毒性,不能泄漏。

全釩液流電池(vanadium redox batty,簡稱VRB)是一種新型清潔能源存儲裝置,其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有應用驗證,鑒於釩電池具有功率大、壽命長、可靠性高、操作和維修費用少、支持頻繁大電流充放電等明顯技術優勢。被認為是太陽能、風能發電裝置配套儲能設備、電動汽車供電、應急電源系統、電站儲能調峰、再生能源併網發電、城市電網儲能、遠程供電、UPS系統等領域的優先選擇。
小弟不否認快速充電的必要性, 但是多數時候, 僅需涓流充電.

今天我的電動腳踏車共騎了十公里左右, 現在正在充電, 瓦時計上面顯示功率不到30瓦.

很低嗎? 不急, 反正我有一整晚可以充電, 明天在騎個二十公里絕不成問題.

地球国民 wrote:
這個充電器或大功率充電設施,本身就是天價,還要考驗電網的承受能力,也是一個未知數。

這個大功率充電設施是已經有了,但在台灣基本上都比較像是實驗性質的,設置點一般人根本用不到。
至於電網的承受能力就像我之前說的,需要發展大型且廉價的儲電技術及智慧電網來解決,再說明一下,依照power-led大的說法,先不考慮快充對電池的傷害及充電或傳輸過程中的損耗,若要在10分鐘將48V60AH的電池充滿需要17KW的充電能力,而核一廠一號機滿載供電能力約630000KW,也就是同時間10分鐘內全台靠核一廠一號機供電只能有37000台車使用快速充電。但若以此供電能力實際上在24小時內能為5百多萬台搭載48V60AH電池的車輛充滿電(37000 X 6 X 24=5328000),全台機車約1300至1400萬輛,若全數更換為電動機車一天內就能為將近半數的機車充滿電,48V60AH的電池約能移動100KM左右(視騎乘狀況),若每部車每天平均行駛距離為30KM,約三天充一次電即可,這樣看來,光核一廠一號機滿載供電能力就足以供全台機車數量使用,但問題出在用電尖峰期,用電尖峰期全台絕對有可能超過37000輛機車有充電需求,這時光靠核一廠一號機滿載供電也不夠用,但假設核一廠一號機每天有8小時離峰時間沒人用電(假設的,不可能沒人用,只是較尖峰時間用電量少而已),那這8小時能產生 630000KW X 8H = 5040000KWH的電,足以將175萬輛電動機車充滿電(5040000KWH/2.88KWH=1750000),若每個充電站平均建立2000KWH的儲電設備,全台約可建立2500座充電站(全台加油站約2500座),每個充電站能為約700輛電動機車充滿電,若每個充電站設置17KW快充插座10個,每10分鐘就能為10輛電動機車充滿電(應該不會輸尖峰時間的加油排隊時間,離峰時當然還是會輸,畢竟還是得要10分鐘),對2000KWH的儲電設備來講,約0.5C放電,算不上大電流放電,若以釩液流電池來講,循環壽命約13000次,電池壽命設計至少20年,作為充電站的儲電設備倒是滿適合的。
以全台用電離峰時間搭配儲電技術及智慧電網,我想應足以應付電動車用電需求,而且離峰時間的電也不至於浪費掉,又可省下用電尖峰時間需增加建置的發電機組費用。只是以上所有前提都要車載電池能支援快充才行。

下圖為電力系統日負載曲線圖,尖、離峰負載差距超過9000MW,這些電能拿來用多好,這些電不能賣錢就浪費掉了,若用建置發電機組的費用加上這些浪費掉的電所能賣的錢,用來發展建置充電站儲電技術及智慧電網應該反而能賺錢吧?
關於負載,一定要用到明潭抽蓄發電廠的觀念,也就是尖峰時段禁止快充、長時間充電,只能適用緊急充電(需要負擔較高價格),離峰時段充電,要有較優惠價格(例如每度電低於2.1元),我個人很認同加電站的做法,現在的加油站地下都由儲油桶,未來的加電站地下放的是電池,利用台電離峰時段蓄電,尖峰時段幫民眾加電,不但可平衡台電電廠的離尖峰負載,如加電站屋頂設置太陽能板、小型風力發電機,我相信都市的空氣汙染應該更能降低。

目前遙控直升機電池的玩家也有很多人採用充電站的方式,直升機只有兩組動力電池,一組飛行,一組用5C左右充電,大約12分鐘充飽電,電流大約是25A,電壓約22.2V,所以大約是555W充電,因為這是小型電力系統,但我想放大後只要做到安全,電池只要能用100次快充(加電站)+200次慢充(家裡夜間充電),只要電力還保有80%的有效輸出,應該是做得到的,畢竟電動車不是常常需要快充。而且12分鐘充飽電(使用5C電流),跟一般去加油排隊花的時間也差不多了,更何況快充通常是應付緊急低電力時段,只要能充到6成或8成,車子能回到慢充的地方(如車庫或公司...),也能延長電池的壽命。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terrywan100 wrote:
這個大功率充電設施是...(恕刪)




luzibin wrote:
關於負載,一定要用到...(恕刪)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