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xzhen wrote:第一名的願意跟各廠合作,一起取得外國市場,結果在國內被自己人打擊,酸到一個不行。等著本田等外國廠商去吃市場,台灣廠商在台灣孬孬的自殘。小鼻子小眼睛👀,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好啦, 這點你...(恕刪)
abc99d wrote:台灣市場既然這麼小,又何須互相廝殺
台灣市場沒有大到可以...(恕刪)
還沒殺完就被國際規格取代
不又是走組裝廠老路
國家的力量用來推動單一企業無法做的事情
是再恰當也不過
重點是能拿去國際競爭
而不是坐以待斃,浪費機會
除了台灣哪個國家會佛心到讓他獨大賣能源?
最終癥結點都在能源經營卡位,從汽、柴油變電池
電池=汽、柴油
假設一下
今天有幾家私人企業要成立加油站的公司,其中一加油站因為機台做得特別好,
被政府選為公規機台才有補助,成為第一大站,主導了全國的汽柴油價格制定權,
他開放授權公規方式有收權利金,跟不收權利金但是油品都要由他供應,二種方式
其他家為求補助使用公規,競爭力強弱立分,還需要再玩嗎?這不是壟斷嗎?
(選任何一個私人單位的成品,來定公規都一樣是不公平)
而消費者不再是以往加油再付款,
變成月租式分幾個級數,每月最少要繳每個級數單位油錢299~1xxx元,
平均可行駛一百至上千公里公里,超過各個級數里程每公里另外計費
每年只可申辦一次暫時停用,最長時間3個月
這是每月穩定進帳的現金流,預算及營收利潤超級好計算,廠商幾乎可以躺著賺
果然是真正超級新創產業,現今加油站的油品要不要也照這方式玩看看呢?
是阿每天少喝一杯星巴克就補回來了,可就有些人一個星期連一杯手搖飲料的預算都沒有。
桃枝夭夭 wrote:
其實…台灣的機車市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哦
ptx wrote:
台灣市場既然這麼小,又何須互相廝殺
還沒殺完就被國際規格取代
不又是走組裝廠老路
國家的力量用來推動單一企業無法做的事情
是再恰當也不過
重點是能拿去國際競爭
而不是坐以待斃,浪費機會
最核心的電池技術都在國外大廠手裡,是要競爭個屁?
組成電池模組能有什麼重要專利技術真的聞所未聞,只能騙騙無知的民眾而已
馬達..更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專利技術...還是ODM給士林電機做的
其他廠商要找東元、大同甚至同樣找特斯拉的台灣供應商客製化馬達也沒什麼困難
再說一次,GGR的關鍵性組件都只是拿現成的東西來拼裝而已
就像手機的hTC,所有的零件都是別人的,自己只做組裝+寫軟體
GGR收月租費並且沒用完不退錢、不能累積未用完的里程的比照電信業收費方式
才是真的汽機車產業的創新(撈錢)手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