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三 wrote:韓國品牌賣自家人是...(恕刪) 韓國跟日本模式能成功 是他們全國都很團結 有高度共識政府跟商社配合發展國家經濟戰略 集團對外作戰你不會認為豐田或三星會倒向外國 違反本國利益所以他們的社會對於忠誠度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不能容忍個人利益違背團體利益但是歐美,他們的企業比較不用愛國這一套。(比較少,也不是完全沒有)而是認為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加起來就是社會的最大利益。比較允許個人的自由。政府扮演的角色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看不見的那隻手美國受亞當史密斯的 國富論 影響很大有好有壞台灣沒有走日韓模式的條件應該要把市場機制做好
瑪爾Gy wrote:韓國跟日本模式 是...(恕刪) 依據上面留言整篇回下來應該是所有關稅全部拔掉最好外來舶來品能像他們本地一樣便宜什麼自由市場路線根本是個幌子XD歐美現在正大舉課徵反傾銷稅各國都一樣想弱的產品保護自家的利益課高稅自家最強的商品反而要求不能課太高的關稅自由市場!? 呵呵
七七三 wrote:依據上面留言整篇回...(恕刪) 我並沒有贊成完全的自由市場那是不可行的那問題就來了保護市場,是基於誰的利益??如果是基於國家整體的考量 利大於弊 那可以而如果是基於保護特權的利益,對百姓弊大於利,那顯然不對我上面說的汽車業,是說適度開放,而不是像現在躺著就能賺。已經保護幾十年 早就富可敵國了。薄了百姓口袋,大把的錢輕鬆放到他們口袋。畢竟保護某項產業,某種角度來看 也等於是用消費者的錢來補貼廠商。有些東西 外國有優勢,又好又便宜我們自己做又貴又沒效益。那就該考慮是否不做這樣東西,而把資源投放到其他的地方。如果每個國家都閉關自守,那每個國家的經濟都好不起來。你不買別人的東西,別人也不買你的東西。當然能自己做的東西還是儘量自己做,只是保護過頭弊大於利。政府在平輸上設了門檻,有的規範是保護特定進口商。事實上很多東西只要讓一般人能容易的平輸進口,就會便宜很多。很多產品要檢驗通過才能進口販賣。檢驗是OK,但有些檢驗是用來製造非關稅門檻。據說台灣甚至有專門幫人家把產品送驗的有力人士開的公司,給他們送驗就會過,要給不少銀兩。在公正的市場機制這部分,我認為台灣做得還不夠。
瑪爾Gy wrote:七七三 wrote:...(恕刪) 照你的邏輯歐美不要課徵反傾銷稅,怎麼要開徵必竟價格對人民有利嘛,現實世界是如果不課高稅該商品項目產業受到嚴重打擊,最後該國內廠商都不倒光了,價格就由別的國家所掌握,他價格高低由別國說的算,你的產業被掛掉就算了,價格不會得到任何好處,最終這個國家根本不會重這個經濟循環得到任何好處,只有不斷的把錢送出去給別人花,你買國內產品雖然他們比較弱,但是他收到錢可持續投入在國內產業當中讓在產業的人雨露均沾,而且有可能反而弱項變強項,你以爲國外廠商吃素的喔,能賣10萬他會5萬賣你?等他用五萬打掛所有廠商控制價格在賣你15萬也行,這就是是為什麼自由市場在現實不可能成真的原因。
七七三 wrote:照你的邏輯歐美不要...(恕刪) 政府做好市場環境的管理工作及大的方向,為了產業發展,可以有保護,但不能針對政商關係的特權做保護。只要市場環境做好,讓更多的人有公平良好的環境能夠加入發展,自然有更有本事的人會發展出來,反而不會扼殺及阻礙真正有能力的企業的機會。
fkyang wrote: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看法到底是車子值得,還是換電池值得呢? 我自己的觀點所有大等等各種成功的作品,都是本質優秀最重要,其後附加的利益是根基於優秀的本質之上以特斯拉為例車性能好、安靜、空間好處,讓他造的車總合來看真的是頂級的好車所以才有後面的各種電力牆、或能源計畫之類的副產品一切根基在產品的本質gogoro亦然如此車子真的是很不錯,雖然全車特規,但真的做得很好但綁了電池交換則不必然本質上大家買的是車,使用的也是車電池交換則不一定方便舉例,我是一二樓住戶或者住處有電梯常態性的上下班移動使用那麼,對我來說,可以自行充電就方便的太多起碼不用面對可能換不到電池的風險是的,這一點我認為很重要除非能保證我隨時去換都有電池否則我自己充電比較方便尤其是續航力夠好的車子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