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4 wrote:退車+1說好25號交車沒交 說驗車沒過 現在買沒補助但有現車可交 問我要不要 我說要等補助TES公告驗車通過後 說另一個網站沒貼出公告 所以還不算等另一個網站貼出公告後 他又說現在車子都還在手工客製化生產 所以也沒車交 要等15號理由還真多 公司誠信有問題 不買了退車總可以吧 退車+1打電話給我的女生"使帶吸"和您說的一模一樣唉...又是寫好劇本讓員工制式的造唸回應問題
ASANA wrote:對了,我都忘了充電站就設在你公司是吧?這要不滿意都很難啊.... 說來慚愧,小弟Gogoro交車後還真沒騎到公司去過... 更別提在公司換電了,明天趁颱風來之前趕快去騎去,謝謝大大提醒
其實GOGORO的確有機會成為台灣之光根據他們所描述的願景,這車其實是要面向大眾、取代傳統油車的(而不是只瞄準少數金字塔頂端的客戶),只有很多人騎乘,才可能達成他們所說的願景。既然如此,就應該在C/P值上有利於社會大眾。否則人們為什麼要改變?原本,台灣目前油車價格高漲的市場狀況及缺少有規模的電動車業者,是非常有利於GGR的發展的。如果他們仿效Ubike的心態,本著做公益的精神,先推廣而不急著回本,那麼蠻有可能成功的。或許台北真的成為交換電池式電摩之都也說不定。如果你只是想成為另一家中華電信,那麼反對的人就會蠻多了。中油、中華電信等寡佔企業,人民是沒得選擇只好接受,但是GGR面對的是有油車競爭的市場。小眾市場的電動車、少量的進口車 量少,價格自然高,可以理解。如果一台只賺幾千、一萬,那店家怎麼生存? 也許一個月才賣出幾輛。而GGR既然是財團資助,要面向大眾推廣,怎麼會訂出少量車的價格?GGR的車子及系統做得不錯是沒錯,但如果它真的想改變社會的話,是不是應該用至少1萬輛 甚至5萬、10萬,來計算它的每輛成本來推廣。交換站如果只是很少的車子在用,根本也沒啥經濟效益,更不用說獲利了。那倒真的變成賠錢在替少數車主做高級服務了。幾百座的交換站,怎麼可能只做金字塔頂端的生意?好吧 ,也許GGR做的是長期抗戰的打算,他們只是先卡位。因為電池的續航跟價格目前還不理想,但是未來前景看好,不久將有可能進入甜蜜交叉點。加上初期開發成本,因此目前GGR價格偏高,但以後真正要推廣時,如同Tesla,也許會出一輛車價跟能源價格都能挑戰油車的車子。
再說一次一堆另有目的的人完全忽略政府是補貼所有通過tes檢定電動車的事實只會亂罵....為何要補貼gogoro?是官商勾結?根本就不是,因為gogoro是通過tes檢定的電動車,這才是主因如果你今天能開發出另外一台通過tes檢定的電動車,也是重型電動車那麼你就能跟gogoro一樣,享受政府的補貼
lasi_ko wrote:二,三十年到了嗎?...(恕刪) 我以某一個國家某一個地區來講一台新款重機出的第一年 銷量不過400台第二年的銷量 則是6000台 完全是超過1:2的增加倍率如果今天有人真的覺得gogoro很好騎那麼擁有者一傳十十傳百的告訴其他人就有可能會有越多的人也跟進當銷量到一定程度 時間也過了一陣子甚至有可能改款 並且是提升等級當然反之 如果目前的擁有都告訴身旁的人gogoro很爛那麼第二年的銷量甚至會比第一年還要慘如果改款還是沒有改善 或是公司政策糟糕面臨的就是倒閉看過多少目前機車的改裝廠商 有的興起 有的倒身為改裝車業的我 對於這個再熟悉不過了終究 決定gogoro能不能活下去的其實真的不是價錢 也不是我們在這裡的評論而是gogoro車系本身的品質 效能 耐用度 實用度看看Lamboghini吧 規模比toyota還要小玩命關頭中出現的W Motors規模更小到底他們怎麼打市場 還有超高知名度?一切答案 都回答在車本身的品質 與效能今天gogoro有沒有辦法成為125機車中的超跑?有的話 就跟上述兩超跑廠是一樣的沒有的話 老話一句 就是倒閉